医生滥用抗菌药 或将面临取消其处方权限
市民周女士和李先生最近很郁闷。周女士的儿子因感冒去医院就诊,结果门诊输液一周花了1700多元。李先生的女儿因为支气管炎住院十天花了3000多元。两位家长坦言:“心疼钱是一方面,关键是孩子下次得了同样的病,是不是还得输液?输这么多消炎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知情人士介绍,在医药尚未彻底分离的大背景下,包括抗菌类药物在内的药物之所以泛滥与利益驱动有很大关系。近日,河北省卫计委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全省进一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的医生或将面临取消其处方权限,问题严重的医院,主要负责人将被诫勉谈话。
质疑
孩子患感冒、支气管炎该不该输液
“我儿子九岁了,十天前,孩子放学回家后就说身体不舒服,到了晚上开始咳嗽、流鼻涕,晚饭也没怎么吃就睡了。晚上11点,孩子出现高烧,一量体温39度。”无奈之余,周女士只好带着儿子打车去了附近一家医院急诊。
在医院,周女士的儿子相继接受了血常规、便常规及胸部X光等检查,结果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院值班医生遂向周女士提出建议,孩子要么口服消炎药,要么输液治疗,如果想效果来得快,可选择输液。“这期间,医生向我讲述了如果不输液的一些后果,如肺炎等等。我只能尊重医生的建议,选择输液。”周女士说,接下来的几天,她为孩子瞧病共花去了1700多元。
儿子好了,周女士却郁闷起来了:“花钱是一方面,关键是孩子下次得了同样的病,是不是还得输液?一下子输这么多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和周女士有着相同体会的是李先生。今年10月份,李先生家三岁的女儿因咳嗽、发烧到一家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支气管炎。面对检查结果,医生建议李先生的女儿住院治疗。在住院的十天时间里,护士每天都会为李先生的女儿输液,每次一输就是小半天儿。“我看了看,大部分是消炎类药物。”李先生说,十天下来,他先后花了3000多元。让李先生颇为困惑的是:“三岁的孩子,输十天液,还有好几种口服药,孩子的身体究竟能不能承受?”
两个孩子的病究竟该不该输液?记者带着问题相继采访了多家医院儿科领域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并不一致,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持反对态度的专家们认为:“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支持的专家们则表示,疾病因人而异,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就不同,尤其是儿童疾病变化较快,比较凶险,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应视具体病情而定。
调查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占比较高 老人和儿童是最大受害者
今年10月份,河北省食药监局公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人和儿童是最大受害者。
据了解,2014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岁以下儿童占9.7%,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就高达52.9%;65岁以上老年人占15.3%,不良反应占比持续较高。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0.6%,中药占17.73%,生物制品占1.67%,其中抗感染药报告数量居首位,占化学药品的42.06%,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制剂分列前五位。按报告所涉及药品剂型统计,怀疑药品为注射剂占57.13%,其中注射剂型给药方式又以静脉输注为主。
过去的这个周末,记者以发烧、咳嗽、感冒为由,走访了4家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家个体诊所。结果发现,所访10家医疗单位的医生均给出了“输液”的建议,其中多位医生强调“吃药和输液自己选择,但输液会好得快一点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个别医生钟情患者“输液”呢?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在医药尚未彻底分离的大背景下,患者输液与利益驱动有很大关系。多位知情人士说:“药物尤其是抗菌类药物之所以被滥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极诱人的利益链条,医生给患者用的抗菌药越多,药价越高,拿到的回扣也就越多”。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小部分患者的主动要求,有些市民为了达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打针或输液。
个别医生开“大处方” 病好了药还剩一堆
记者了解到,药物的滥用不仅仅在抗菌类药物上,在其他药物方面同样存在。但凡有过就医经历的人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次去医院看病,总是会提一袋药回家,最少也是两三盒药。可最终的结果是,药没吃完,病好了,剩下一些药白白浪费了。
“您家有剩余的药品吗?如果有,是什么药?”昨天下午,记者围绕着这个问题采访了15个家庭,结果有11个家庭表示有“剩余药品”,在剩余药品中,消炎类药品占到一半。“每次去医院看病都会给我们开好多药,病好了,药就会剩下一大堆,花了这么多钱扔了挺可惜,不扔也没用。”市民赵阿姨的一席话代表了多数市民的心声。
那么,究竟是谁导致了药品的浪费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是个别医生的“大处方”,个别医生为拿到医药代表更多的回扣,会有意无意地给患者多开一些药物。其次是患者本身原因,一些患者会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慢性病人,为了减少反复上医院的麻烦,会多备些药。再有就是药品包装规格过大,由于医院和药店不支持拆零销售,患者只能整盒购买,但往往又用不完。
应对
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断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临床用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常态化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临床用药不规范、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鉴于此,省卫计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专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卫计委部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善医疗服务,保障用药安全。
河北省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完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和监控系统,处方点评结果、临床用药监测等情况定期通报公示,多途径晾晒科室和医师用药信息,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和培训力度,将合理用药环境氛围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引导医务人员自觉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各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要求,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通报,对持续不达标的医疗机构,要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应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抽查点评,重点点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重点科室,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处方点评力度,严格控制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持续达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每月对进入本机构药品销售金额、使用量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专项点评,并根据点评结果对科室和医师进行公示,对超常规使用的药品进行预警,存在问题的科室和医师按医院管理规定处理。连续三个月超常规使用的,停止该药在医院使用,并且年度内不得恢复使用。对严重违规的医师要提出警告、限制或取消其处方权限。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督促整改,跟踪复查,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管理责任。
相关新闻
江苏大医院
明年叫停门诊输液
头疼感冒,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将终结。江苏省卫计委日前下发通知,对门诊输液作出最新规定。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明年年底前,除了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也就是说,门诊不允许开输液药品、输液,患者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