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联合研究成果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宋树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环节。这场发布会是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宋树立。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深入地开展了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联合研究,三方五家的联合团队密切合作,完成了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在过去30多年,中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同时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对卫生的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强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个人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可负担性得到了改善,大幅降低了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以及传染病发病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
当前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应当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结果为重点,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建立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报告提出了8项改革建议,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医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下面有请世界银行卫生营养与人口全球实践发展局高级局长埃文斯先生向大家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埃文斯: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我觉得非常荣幸,今天可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研究当中的一些初步的成果,在这里没有PPT,但是我们的PPT已经打出来了,放在座位上,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告诉我们,我的演讲会根据这份PPT来讲。首先,我非常高兴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这样一个联合研究,在研究当中,我们提出了一些非常实际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中国走向基于价值的服务提供之路,我们联合研究伙伴包括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保障部,我们在两年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召开了六次研讨会,进行了20多项基础性研究,到访了21个省市,我们也进行了30多个案例研究,包括中等收入国家以及OECD国家的案例。
在第2页有一些表格,这表明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肺结核的发病率已经有了大幅度下降,基本下降了一半。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2/3,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达到3/4,居民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70岁增加到2015年的76.34岁,在这个阶段,中国也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改革,最重要的成绩就是中国医保的覆盖率,在农村和城市我们都看到,基本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医保全民覆盖。但是不仅是医保方面,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百姓的健康状况出现了全面的提升,比如公立医院的情况改进,我们建立了分级诊疗的体系,还有药师体系的改革,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但是每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病,会面临特定的压力,在中国不像其他的国家,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到了2030年2.3亿人是65岁以上,现在是1.4亿,到2030年会增加到2.3亿。
除此之外,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慢病会增加,每年有超过80%的死亡是由于慢病造成的。与此相关的一点就是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像处方药等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会带来医疗质量的问题,以及患者满意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研究提出了8项重点改革领域,首先,我们意识到任何卫生体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就是说它应该关注的是百姓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这个片子给大家展示了从预防保健到康复治疗,要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协作。我们要建立起跨学科的团队,而不是靠单个专科医生来提供服务。我们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要加强监测、评估、反馈,要以患者的健康结果为重点,这是我们改革第一个关注的领域。
第二个关注的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体验。我们要关注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力图提高服务的质量,我们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医疗服务质量的对比,我们应该开发相应的质量监测工具来监督不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第三点是加强公众的参与,在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我们称之为加强公众对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参与,要增强患者健康素养,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促进医患共同决策。
最后一点,我们确保建立起来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市民参与到服务的提供当中。昨天我们去安徽参观,我见到安徽省的卫生计生委主任,他向我介绍,每天他会收到各个医疗机构相应的报告,比如7月20日他关注到医疗机构儿童患者的数量激增,7月21日就会由儿科医生在地方的广播节目给家长一些建议,就是出现了相应的症状时应该怎么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加强了市民在医疗服务当中的参与。
第四点是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关系,这样才可以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医院往往是花钱很多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在必要时才让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就是要强基层、保基层,尽量实现医疗服务的基层下沉。医院的治疗主要是关注比较复杂的病情,这是医疗机构的分工。
第五点是理顺激励机制,和卫生系统的筹资有关系,也就是说医疗系统的筹资方式,我们希望筹资机制是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看到好的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行为,我们现在是按项目付费,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想提供一些正确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助于控费,而且可以确保各级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可以统筹协调自己的服务。这张片子给大家展示了我们面临的挑战,有2亿高血压患者,这是中国当前的情况。应该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让他们采取正确措施,让他们有效控制血压。
接下来还想给大家强调的一点是加强基层卫生的人力资源建设,我们知道不仅仅在中国,还有其他的地方,事实上在一线提供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他们的薪酬水平并没有反映他们实际的工作量,他们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我们希望医生、护士和社区卫生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主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建立有利于他们职业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确保他们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的支持,而且要改善他们的薪酬机制,这样才可以鼓励他们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
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以及卫生服务,也就是我们要发挥社会力量办医,他们对我们医改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他们更应该发挥明确的作用,而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应该能够为民生服务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我们要加强相应的法律体系,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要确保资本投资,就是在医疗体系的资本性投资要有良好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我们知道在中国医院扩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我们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该符合人群的健康需求。现在服务提供的需求也应该与基础设施的投资规划保持一致,如果把上面统筹考虑的话,我们称之为八位一体的改革措施,也就是我们改革要做什么,怎么做,来深化我们的改革。如果我们改革能够成功的话,进一步推动我们改革蓝图的实现,就能够重新平衡我们的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以价值为导向的卫生服务体系,最终改善老百姓的健康状况,提高服务质量,更高的满意度,能够实现控费目标。我们知道中国在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因此,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作为世界领先的例子,中国的改革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意味着世界上1/6的人口被造福。而且你们的改革,到2035年能够节省GDP的3%,这么骄人的成绩也可以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提供非常有用的借鉴经验。我就讲这么多,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我也愿意随后和大家展开讨论。
主持人(宋树立):
非常感谢埃文斯先生。我特别向大家介绍的是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一直在现场,他愿意留出一点时间来在交流的环节首先回答大家的问题。下面请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嘉宾到主席台就坐。
现在进入答问环节。提问之前请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
中国财经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请问金墉行长,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想请问金墉行长,您认为中国医改能为世界其他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第二个问题提给宋司长,新闻通稿提出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当前卫生支出水平持续增长带来较大挑战,请问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财政部门将如何在资金投入上支持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金墉:
我觉得您的问题是中国有什么具体的改革经验可以用到其他国家,我想告诉你昨天我们看到的情况还有过去几天去两个省访问看到的情况,以安徽省为例,我们看到你们改变了支付系统所提供的激励机制,像村一级、县级医院一级,包括社区街道,建立起了三级的协作医疗体系,我们去安徽的时候看到,比如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远程医疗提供患者诊断的技援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就是说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提供了正确的激励机制,通过调整我们的支付方式,让他们各司其职,这对患者是有好处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一点。
第二,你们的药品采购体系更加合理了,也就是药品的费用,出厂价格只有20元,患者买单时可能到100块钱一盒了,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加价环节,中间商转手就会赚钱,在福建三明,还有安徽省,他们实现了流通环节的去中间化,这样可以减少患者最终支付的药品费用,这是一个很难的创新,因为有很多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肯定会抵制改革,这是我昨天看到的两个很好的值得称道的做法,虽然实施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中国已经证明了这些是有效的措施。我想世界上其他国家还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我在想,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改变了提供的激励机制,也改变了医生执业的行为。
主持人(宋树立):
我们的答问继续进行。我介绍一下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嘉宾,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梁万年司长,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宋其超副司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颜清辉副司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先生,下面继续提问。
健康报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施贺德先生,我们都知道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协助各国发展各自的卫生系统,推进全民健康覆盖,想请问通过这项研究,您认为中国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有哪些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谢谢。
施贺德:
当然,中国有很多的经验可以供其他国家学习。这个研究关注了中国一些好的做法,在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在2000年左右,覆盖的程度不到30%,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医保的全面覆盖,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非常大的成绩。二是中国已经建立了很多的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儿童计划免疫,破伤风等疫苗等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也消除了很多流行性疾病。给孕产妇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成就,使孕产妇和儿童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这些都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其他国家来学习。
主持人(宋树立):
刚才财经报的记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因为刚才是为了集中回应金墉先生所关注的问题,下面请财政部的宋司长来回应刚才记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宋其超:
正像您说的,三方五家联合研究报告里确实提出来,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当前卫生支出水平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报告一下“十二五”期间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情况,然后再谈谈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财政如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努力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卫生投入实现快速增长。根据财政决算数据,2011—2015年这五年期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累计支出4649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17.3%,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14.4%高出2.9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的6%提高到2015年的6.8%。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289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7.6%,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10.8%高出了6.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的3.14%提高到2015年的4.23%。这是“十二五”期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的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财政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走低,但是支出增长的刚性仍然是比较强的,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等增值需求很大,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如此,未来一个时期,各级财政还会继续将医疗卫生领域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政府卫生投入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一是继续加大对医疗保障投入力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另外一方面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动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理清政府、单位和个人缴费责任。二是支持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公共卫生支出结构,支出重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倾斜,支持医疗服务模式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预防为中心”转变。三是继续支持强基层,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重点支持解决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建立“以人为本的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奠定基础。四是支持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医保体制下对公立医院的科学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这是整个“十三五”期间政府卫生投入一些大的方向。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按照上述原则,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2363亿元,是医改启动之前2008年的3.9倍,比2015年增长3.4%,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2.8%高出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了3731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4倍,比2015年增长了9.3%,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增幅6.5%高出了2.8个百分点。
从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来看,各个项目执行进度都好于去年同期,我有一组数字给大家报告。1—6月份,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执行7178亿元,占年初预算的58%,实现了时间过半、预算执行进度过半的目标要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7%,这个增长幅度也是比较高的。其中,公立医院支出9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9%,这也是为了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6%;公共卫生支出7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8%;医疗保障支出4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7%。这是2016年的投入情况以及到目前的预算执行情况。
从财政部门的职能来讲,除了落实各项财政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我们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监管,提高投入绩效,力争使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花出效益来。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宋树立):
谢谢宋司长,下面继续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梁司长,在联合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一体化理念,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改,比如“十三五”的医改规划制定有哪些可借鉴之处?谢谢。
梁万年:
研究报告8条建议中首先提了一条建议是构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想这个建议和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医改以及正在和有关部门做的“十三五”医改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设想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大家知道,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一直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新一轮医改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国内外实践也都证明,绝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在基层能够进行提供,能够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和疾病问题。需要到专科医院、大医院、大城市去解决的问题,通过有序的协同和转诊来解决,这个系统是最富效率的。国内的改革实际上也正在向这个方面来努力,所以我们自医改实施以来,坚持把医疗卫生的重心下移,把资源配置的重点下沉,实际上就是要把基层强起来,让我们的基础设施,让我们的人才队伍,让我们的服务能力真正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是我们秉承的一贯做法。这几年来我们从卫生投入到人才队伍建设,都在基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第二个方面,十八大以来,尤其去年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更进一步明确了要把基层强起来。要使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尤其是在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领域,使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的功能定位明晰,要改变过去的无序竞争,要真正形成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各司其职,这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非常关键的一个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提升起来,把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尤其是就医秩序相关的政策环境,比如医保支付、价格机制的构建。怎么分级定价,怎么实现差异化的支付政策,尤其是通过支付方式的引导和倾斜,来构建有序的服务体系,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在各地也在积极地推进。
另外一方面,我们推进改革继续深入,必须要把我们的健康需求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如何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真正改变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联合研究报告专门提到这一点,重点要从过去的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其实我们正在推行的改革和下一步的改革也特别强调,整个医改要围绕两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二是目标导向。最终体现在怎么能够真正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基础,以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体系为依托来提供一种连续的、责任制的、综合性的卫生服务,我认为这就是以人为本卫生服务体系最根本的追求。
当然,这个体系从组织构架到运行这个组织体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维系这个体系协同有效运行的相关政策和资源,比如人力资源,从结构到布局,到激励和使用,都要紧紧围绕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来发力,来改变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突破一些体制和机制的瓶颈,真正使这个体系建起来、用起来,使它真正发挥作用,这是下一步医改遵循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通过实践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构建协同的、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理念,这也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整合型的服务体系,才能整体的提升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率。其实现在很多医院的单体效率很好,但整体效率整合在一起也不一定很好,只有整合才能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大幅度提高,也才能更好地使我们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发挥更大的效果,最终使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更加健康的发展,服务水平、服务能力都有更好的提高,来满足老百姓的各种健康需求。
中国人口报记者:
我想问人社部颜司长,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有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颜清辉:
对支付方式改革,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包括这次刚刚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充分运用医保购买医疗服务的影响力,代表消费者实施战略购买,对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督,并且报告也认为,支付方对服务提供的经济激励是鼓励服务提供者降低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机制。而促进这一重要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我认为是支付方式改革,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同步进行的,在1999年我们刚刚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时,原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发布了文件,对建立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新医改以来,在2011、2012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又分别发布了两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之上,结合门诊统筹来开展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所以从制度上讲,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相适应、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
按照国家的要求,各地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且将它纳入到协议管理,70%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种付费。从地方的实践来看,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对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降低成本,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支付方式改革在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方面,在激励医务人员进一步降低成本,规范服务行为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随着医改向纵深整体推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包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等各项改革重点任务也对支付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今年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被同时列入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也是深改工作的重点任务。目前,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也是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包括这次联合研究也对支付方式改革提出了很具体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正会同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起草相关文件,总的考虑是要结合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系统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按床位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另外,我们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保险的医疗服务管理,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的监管,也要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尽快出台文件,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于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作用。谢谢大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施贺德先生,前面已经提到了,有一个问题是问世行行长的,这个问题有点相似。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视角来看这次中国医改,给您印象深刻的是哪些经验可以给其他国家相互借鉴?谢谢。
施贺德:
非常感谢您刚才问的问题,其实我刚才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当然,在中国的改革当中有很多非常具体的试点,都是非常好的,刚才世行也谈到了一些,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来推广,不光是在中国推广,还要在世界推广。我想对于世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我想再说一下,在中国的医改当中,医保实现全覆盖,这是非常大的成绩。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非常赞赏,我们看到通过这样一个保障,居民患病后因病致贫的情况大幅降低,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主持人(宋树立):
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参会的各位记者。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