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定应设国家级新区 石家庄等4市单独设省

23.06.2014  02:55

   (原标题:专访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京津冀一体化对楼市无根本影响)

搜狐焦点编者注

  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破题北京,但首先要解决河北的问题,河北最大的问题又是冀中南地区。他建议正定应设立国家级新区,保定南部、衡水、邯郸和石家庄可单独划省,“更加大胆的想法是拆分河北。

  虽然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并列为国内三个经济圈,但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京津冀不但没能形成一体化,反而因为“虹吸”作用,挤占河北、天津的发展空间。

  在重视区域经济的本届政府看来,过度吸收各种资源的北京需要更加明晰政治中心的战略定位,通过京津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那么用行政的手段是否能够破题?日前,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利益固化严重,存量改革困难,需要在增量上进行改革,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易鹏认为,要避免前车之鉴,政治推力是动力之一。不过,最核心的还是京津冀要有内在的经济逻辑,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期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京津冀城市群贫富差距大

   第一财经日报: 在谈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时候,总书记提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你认为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核心动力是什么?该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其中的逻辑?

   易鹏: 从历史来看,提出京津冀三省市一体化的概念,已经接近30年。1992年,中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京津冀一体化不但没能发挥辐射作用,反而导致大城市过度扩张,“环京津贫困带”越来越严重。

  我认为,政治推力是一部分动力,不过,最核心的还是内在的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首先,“一体化”所带来的开放能够促进要素更好地流动,形成内生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只有开放才有改革,才有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开放概念,在小区域通过“一体化”来形成开放。

  其次,作为政治中心,北京有稳定的考虑。如果吸引过多资源,承载过多功能,就可能造成隐患。因为北京存在着城市中二元结构,在很多的常住人口中,没有户口,而且为数不少。既然户籍制度改革困难,那么要实现稳定,就要考虑区域均衡发展。

  然后,十八大提到,要推进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一个是区域差距,一个就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差距是东中西的差距。在京津冀中,就是北京和河北的区域差距。这比前者可能差距更大。在城市群中出现这样的差距,将来肯定会出现问题。

  最后,对增长的考虑。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未来更长远的社会保障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就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需要新的增长点。这些投资是非常必要的。最终实现“一石多鸟”。

   用行政力量很难破题

   日报: 关于这一战略的规划和设想,由来已久。但是至今多停留在概念上,未落到实处。那么,如何看待目前这一战略呢?

   易鹏: 显然,这一战略带有政治色彩。不过,用行政的手段来破行政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过去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进展,一是,1992年,中央进行分税制改革,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二是,随着地方的国企改制,留下的央企实力不断强大,而央企的总部又多集中在北京。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的公共服务差距不大,如今不断拉大。背后就是巨大的体制惯性,“看得见的手”干预太多。北京和河北即是如此。既然利益固化严重,存量改革困难,用行政力量无法破题。那么就用“看不见的手”在增量上下功夫。就好比,采用“加水稀释”,让原先的固化利益话语权变弱,那么,改革的阻力就会减少,也就容易向前推进。

  另外,本届政府所提的四大国家战略,是跨区域的。要想达到整合目的,就必须通过简政放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日报: 是否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专门设立领导小组?

   易鹏: 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央可以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来负责,不过不要指望太多。因为即使成立,也应该主要起协调作用,更多的是要交给市场和技术去做。

  要想进行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将“方法”找到,这需要决策层进行把握。具体包括,京津冀内在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北京的功能区疏散、产业布局的合理,市场主导、技术稀释等。

  中观层面,涉及到具体分工,这要求政策执行部门参与。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立地区的负面清单,确定不能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不在这个清单内的,即可发展。微观层面,更多的是市场主体的事情,由市场为主导,行政之手不要干预。

   要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日报: 说河北是“灯下黑”的说法由来已久,那么要破题“一体化”,河北会怎样进行定位,又该如何平衡其中的政治效应和经济效益?

   易鹏: 在中央力推的“一体化”中,河北必须考虑政治效益。宁肯为此做出经济上的牺牲。不过,河北的机遇也表现在,产业转移、基础设施的改善、内生动力,这些都可以提升发展质量。

  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的经济增速下滑,原因之一是,宏观经济的整体形势都不乐观;二是,冀省本身就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要下压产能,即使不搞“一体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三是,生态文明的抑制。

  至于河北本身的定位,我认为有四个功能区。北部为生态涵养区。沿海经济带作为经济增长极,成立中日韩自贸区,发展海洋经济。北京周边作为环首都生活休闲区,发展走廊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吸引城市人到此生活。 至于冀中南,应该四化同步,打造正定为国家级新区。

   日报: 对于河北来说,自身区域发展上也不平衡,是否也需要先完成河北的“一体化”?

   易鹏: 总之,“一体化”的核心是破题北京。不过,首先是解决河北的问题。 那么,河北最大的问题又是冀中南地区,具体是保定南部、衡水、邯郸、石家庄。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将这个地方单独划省,更加大胆的想法是拆分河北。 不过,这个难度非常大。

  最终的想法是,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通过打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中原城市群。因为它们距离很近,且均为省会城市,有条件建成城市群。至于北京,疏散的核心是人。人的背后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可以考虑,在京津冀的区域,实行社会保障试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当前,最主要的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比如地铁修建,作为由地方出资的项目,北京的地铁不会外延到河北。即使燕郊居住的人大部分都要往返北京工作休息。

  如何解决这一脱节问题?可以成立跨省市的合资公司,将因为交通改善而升值的项目包括在内,在利益主体之间将利益分配、股份合作等方面找到利益平衡点。如果中央愿意的话,也可以部分持股,将用于支持的财政资金,转化为股份参与模式。

   日报: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对房地产行业蕴含了哪些机遇,之前房价不断攀升,你怎么看待市场对传言的反应?

   易鹏: 京津冀一体化不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当然,如果能够顺利实现一体化,会冲击并抑制北京的房价。要是大的趋势到来的话,北京的房价有可能加速下跌。对于保定的情况,只能说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很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