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迈向多点支撑

30.12.2014  11:56
  2014年,我国区域发展呈现一个鲜明特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外部协同与内部协同并重,体现出大开大阖、纵横内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构建区域发展新棋局,为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广阔空间——

  三大战略引领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规划,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

  12月初,河北省发布《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再次对京津冀概念股报以热烈掌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今年提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注入“国家动力”之后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已在率先突破。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从“一带一路”到上海自贸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今年以来,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围绕加快重点地区发展、落实重大发展与改革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国家密集出台了“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其中,“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规划,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一带一路”正从战略构想逐步向具体项目转移,已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新常态下,我国更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今年,国务院公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如今,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12个直属海关已经实行通关一体化。

  加强重点突破

  形成区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改变产业同构化的局面,从而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

  实质上,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回答三个重大问题:一是哪些重点区域协同发展,能在全球化时代下引领或保持中国的竞争力、活力或者优势?二是长期以来国内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如何解决?三是一些经济社会转型的任务,比如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跨区域问题,如何统筹解决?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不仅要立足解决当前问题,还要解决长远问题,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性。

  除了以三大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成型之外,另一条线是加强区域重点突破。2014年,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从而使国家级新区数量增加到了11个。密集设立国家级新区,意在打造多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区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继续实施,与此同时,各地区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加快改革创新

  新常态下,要求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些投资机构与阿里云等开展战略合作,在北京建设了云计算加速孵化器,在河北张北大规模部署云服务,在天津落地。郭洪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说北京不要的转移到河北、天津,也不是三地之间互相挖项目,而是按照国家要求,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把新兴产业蛋糕做大,建设世界级的创新型城市群。

  郭洪的体会,说中了2014年区域政策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综合改革,通过跨省域合作解决重大发展问题。

  过去30年,我国区域合作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主要贡献劳动力、资源能源,东部地区则依托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资金和中西部劳动力、资源能源,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体制机制配套,区域间协调发展问题未能得到较好解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认为,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合作要从资源要素互补式合作为主,转向创新发展互助式合作为主;从以GDP增长为主导,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从松散型合作,转向机制化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合作新常态。

  新常态下,要求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着力通过制度改革,消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下好区域发展这盘棋,补齐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短板”,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纵深空间。数据表明,2014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与全国水平持平,西部地区则高出2.1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中部和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分别比全国水平高1.7和1.8个百分点,区域发展趋于均衡,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动力。(祝惠春)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摘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的主旨发言

  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摘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网站转载信息只代表文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河北财政信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