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医院定位“非营利” 让医生有序流动

19.11.2014  14:05

  12 月5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业。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1800张床位、46间手术室、159间ICU病房,当之无愧成为“医疗航母”。据院长王杉介绍,这家医院没有财政投资,是社会资本与北京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混合所有制、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混合所有制创办的非营利性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已孕育12年,纵跨两轮医改。2002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获批,进入筹备阶段。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制定的办院方针是“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北京大学明确,新医院不要财政投资,而要探索社会资本办医。

  王杉院长谈到,北京大学先后与国内外30多家投资商接触,但投资方只是要借“北京大学”这块招牌,却不希望北大参与医院运行,均未达成一致。最终敲定方正集团入资,一方面因为方正集团是北大的校办企业,另一方面是因为方正集团的管理层认同“建设国际一流医院”的理念。入股北大国际医院后,方正集团不仅注资,更将医疗产业作为其一大主业。

  作为社会资本办的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选择了非营利性定位。王院长说,从国际经验看,一家医院从投资到保持资金平衡,至少要7到10年。当时,我国营利性医院的平均税负率是8%-11%,无论盈利与否,都要交营业税,即使头三年免税,也无法抵消7-10年的营收平衡期。在当时背景下,创办营利性综合医院行不通。

  王杉院长提出,医院是长线投资,不可能近期体现股东利益。要体现股东利益,不是靠医院,而是靠医疗产业。

  有序开展医生多点执业揽人才

  社会资本办医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北大国际医院希望搭一个医学人才聚集的平台,包括医疗服务、教学和科研。

  目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与北大医学部6家附属医院签署了学科共建协议。六家医院将借调或安排相应科室的核心业务骨干前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负责科室学科建设、临床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教学等工作,实现医生的有序流动。同时,北京大学自己的医生培养体系,也将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提供后备人才。

  王杉院长对医生多点执业表示支持,但不主张无序的多点执业。他说,希望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有序资源流动,第一执业地点和第二执业地点必须清楚医生的工作量分配。

  北大国际医院是社会资本创办的,又整合了北大医学部下属的各大医院的品牌和医疗团队,是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合作办医院的模式。

  王杉院长表示,目前中国医改的“难题”是,公立三甲医院垄断了优质医疗资源,进而造成患者的无序集中。北大国际医院既然要领跑医改,就要做“探路者”,探索一种新的模式,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紧缺难题,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