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谁将搬出北京城?
“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脚点。”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表示,北京将做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减法”,换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用严控产业增量、划定发展边界的“除法”,换取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资源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的“乘法”。
定目标——
四大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北京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就是“招”和“聚”的历史。随着聚的功能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多,北京也由此患上了“城市病”。为解决“城市病”,北京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先导和突破口。
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京一些制造业企业和部分批发市场已经启动向津冀两地搬迁转移。疏解的对象是否仅限于此?去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卢彦表示,“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
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4个领域,并分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实施。
以医疗卫生为例,全市88家三级医院年诊疗人次超过2亿人次,儿童医院、天坛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中,来自全国的患者就诊比例超过70%,周边省份就医患者占到56%,其中河北占到1/4。
这四类疏解对象性质不同,疏解的手段也有所不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第一类、第二类疏解对象是市场化主体,这些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对疏解的条件要求较高,比如方便快捷的区域交通体系、优质均等的区域公共服务等。对于这两类疏解对象,政府更多的是创造条件,通过鼓励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疏解。对于第三类、第四类疏解对象,政府在这些主体的疏解过程中可作为的空间较大,可以更多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推动作用。
控增量——
55%的产业列入禁限目录
“推进疏解工作的切入点就是控增量、疏存量。”卢彦说。去年7月,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明确了新增产业和功能的底线,迈出了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一步。《目录》发布近一年来,严控增量效果正逐步显现,初步扭转了“招”和“聚”的虹吸态势。中心城区未批准建设展览类设施,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全市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达到6900余件。
“现在,我们正在修订2015年版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卢彦介绍,相比而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更严。按小类计,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二是突出重点。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将从42%提升到79%。
此外,北京还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确立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争取实现“负增长”。
减存量——
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投资超1200亿
相对控增量,减存量的任务实现起来更难。目前,北京正在分类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存量疏解方案。北京市发改革副主任刘伯正介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确定向通州转移,对于教育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将从城六区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此外,“我们将推动一半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向河北转移布局。”
北京88家三级医院中有67家集中在城六区,89所在京高校中有64所整体或部分集聚在城六区。目前,北京正通过整体或部分搬迁、交流合作等方式,统筹推动市属高校、医院向中心城外疏解。
记者了解到,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的疏解方案已经确定,城市学院5000名新生将在顺义新址入学,北京外事学校等4所职业院校整合迁移至昌平的工作已经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封顶,儿童医院、朝阳医院等已与河北省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
针对一般性制造业,北京已经明确三条思路:就地淘汰、转型升级、异地疏解。“我们绝不甩包袱!”卢彦强调,对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项目,坚决就地清理淘汰;对有条件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进而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项目,实施转型升级;对有经济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实施转移疏解。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865家,预计到2017年退出污染企业1200家,届时将实现重点工业污染行业调整退出目标。与此同时,北京地区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达产以后能形成2500亿元的产能。
北京还存在着众多的区域性批发市场。目前,动物园、大红门、西直河等市场商户正在向廊坊永清、保定白沟、沧州黄骅等地疏解。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二期)已试营业。西直河建材市场已拆除面积162万平方米,市场商户已转移疏解到河北香河、易县等地。
卢彦认为,目前北京所做的控增量、疏存量等工作,既可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同时也为解决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比如,在大气治理方面,2015年,城六区将基本取消燃煤锅炉房;2016年,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新增清洁供热能力近1亿平方米;2017年,燃煤总量控制到1000万吨以内,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左右。在交通出行方面,到2017年,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超500公里,市郊铁路超8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近1000公里,步行绿道、高速公路超1200公里,京津冀城际铁路超1300公里,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选择性将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