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厂商“新常态”北京现代这么DO
年初,一大波经销商们没能熬过传统的销售旺季,由此加重了业内人士对猴年车市经销商生态的怀疑态度。很多人认为,厂家不断加码的销售任务和持续下降的单车利润是造成经销商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盛行负债经营的时代,高库存往往成为压垮经销商们资金链条的最后稻草。
降低库存风险北京现代让经销商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传统模式下,厂家往往用业绩指标来考核经销商能力,以此优胜劣汰,促进终端销量。虽然办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在经销商生态已大不如前的“时代”,很容易发生负面事件。对于这样的问题,北京现代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降低经销商库存来提升经销商的市场竞争力。
看看最近颇受争议的一个销量数字——1月份,北京现代批发量降低至75236辆。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和汽车媒体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各种关于韩系车的消极论调和质疑。但在这个不太美观的批发量数字背后,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是,1月份,北京现代的上牌量却保持在12万的高销量。
很明显,这张看似矛盾的成绩单背后,北京现代对于车市状况有其实际考量。尤其在年后市场的传统淡季,北京现代固然可以像别的品牌那样用商务政策来激励市场销量,但去年上半年“新常态”证明,此办法事倍功半。
针对经销商们具体情况,北京现代通过“去库存”的办法来降低经销商库存压力和经营风险的办法,可以说为经销商们提供了更好的孵化环境。此举不仅可降低由于经销商原因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如果更长远的看,对于经销商们的士气和未来信心激励甚大。
D+S战略成效斐然产品旺销才是硬道理
如前面所言,固然北京现代可以采用商务政策来应对新常态下的车市问题,但这种办法对于厂家信誉来说同样存在影响。况且,从去年上半年的效果来看,成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了,北京现代正处于品牌地位的上升阶段,任何的战术行为,都需要为战略层面服务。
多年前,北京现代提出了D+S战略,将中高级车和SUV作为战略核心。事实证明,北京现代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为其战略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力背书。2015年,北京现代累计实现销售106万辆,其中D+S战略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今年,北京现代提出112万辆销售计划,D+S车型的销量目标更是提升了10%。
成效斐然的战略规划,为其产品旺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低的库存风险,不仅有利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行动,强化经销商们市场决心。
提前统筹塑造厂商关系“新常态”
从去年开始,中国车市在“新常态”氛围中经历了恐慌、迷茫、亢奋和无奈,就像文章开头所言的那样,许多经销商们最终没能熬过传统的销售旺季。
究其原因,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厂商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如同刺猬取暖的经典作文题那样,摆在厂家与商家面前的依然是如何找到适当的度,相互取暖又不至于相互刺痛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现代通过降低经销商库存和D+S战略虽已成效斐然,但对于事业上升期的企业来说,这是不够的。
未来,北京现代将以更多工厂和更多的车型投放来满足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从而带动品牌力和产品销量持续上扬。据悉,北京现代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11款新车,并实现小排量增压、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以及纯电动领域的全面覆盖。随着沧州工厂与重庆工厂的建设投放,将再度形成战略层面与战术层面遥相呼应。
如此,北京现代即便损失掉部分“漂亮”的批发量数字,但也如老话所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个中得失亦然明了。亚历山大云:“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厂家们如果能够一直将旺盛的经销商士气保持下去,还有什么业绩不能猴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