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 凤凰尽东来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落户沧州报道之三

20.04.2015  17:40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开工。去年累计产销突破600万辆、销量位列全国前四的汽车产业巨头,昂首阔步“”入沧州这片充满希冀和活力的热土。

  北京现代这个“大块头”,在考察全国多个省市后,缘何最终选择落户沧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沧州以“五城建设”为统领,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潜力和方向,持续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无疑发挥出巨大的吸引力。

  抢抓机遇、有的放矢,“有备而来”获先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沧州发展带来更加宝贵的历史机遇。

  “面临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和独特完备的优势,沧州有信心、有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有作为。”市委书记商黎光的话语,道出了730万沧州人民抢抓机遇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北京现代成功落户充分证明,沧州在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不仅是“有备而来”,而且更迈出了最为关键的成功一步。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与北京市全面对接。在政府合作层面共签署16项重要合作协议,包括先后与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泊头市与北京市铸锻行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沧州银行与北京银行签订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等;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完成了《沧州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思路框架》,进一步理清了我市在京津冀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

  在紧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的前提下,市发改委多次与国家、省及京津发改部门沟通,积极表达我市相关诉求并争列国家规划。通过积极争取,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和任丘石化基地等,列入省承接京津产业重点转移平台,全方位吸引和承接京津企业落户;谋划了中关村沧州产业园、京津冀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区、环渤海城际铁路等对接京津项目50余个,为对接京津打下了坚实基础;并积极协调北京铁路局,实现了沧州至北京始发高铁“沧州号”的成功开行,京沧由此上演“同城记”。

  市商务局把寻求与北京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发力点,积极走访了北京市投促局、商务委、北京经济开发区、中关村等单位,初步建立了对接合作关系,摸清了北京产业外溢、企业外迁的渠道和途径;走访了北京河北企业商会、香港商会、中国韩国商会等机构,希望借助其专业性和权威性,积极争取其会员企业向沧州转移。

  抢抓机遇的先知先觉,有的放矢的精心准备,使包括北京现代在内的众多京津大企业,在沧州大地安了新“”。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与沧州市实施合作项目达431个;近三年,北京与沧州合作的亿元以上项目有163个,总投资2046亿元。而借助北京现代等大项目在业界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沧州的对外知名度,有利于我市今后在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扩大优势,打造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产业链”上绘蓝图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

  北京现代项目的成功落户,无疑是我市产业链招商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我市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此前北汽集团在黄骅基地打造了6条生产线;今年3月18日,北汽集团又与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黄骅市建设(华北)微车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达到年产5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此外,我市以河间、黄骅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活力;沧州经济开发区现有力源活塞、瀚强汽配、日本矢崎等多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高性能活塞、整车线束、散热系统、内饰、缸套等产品……一条集汽车制造、汽车改装、零部件制造、物流、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我市逐步成型。而“新军”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成功落户,更为沧州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汽车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已充分显现。围绕这条魅力十足的“汽车链条”,我市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在去年韩国首尔成功举办投资推介会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先后邀请天津韩国商会及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和配件生产企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目前,活动取得可喜成果:沧州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北汽岱摩斯(沧州)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两个外资项目成功落户。

  除汽车产业链外,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样成为沧州产业链招商的金字招牌。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河北新型清洁能源基地”“整车制造、出口及零部件加工基地”“国内一流的石材集散基地”“装备新材料生产基地”等战略构想,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好产业链招商,实现了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提高产业集聚度,“让老树开出新花”。

  与此同时,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通过认真谋划、科学定位、定向招商,使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朝阳项目在沧州落户,“让新芽长成大树”。坐落于渤海新区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次性整体引进22家北京高科技医药企业,不仅为渤海新区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速实现跨越崛起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也为沧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服务引凤筑巢

  如果说北京现代投资项目是一粒种子,那么沧州的经济环境便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只有这些都适宜,种子才能很好地生根、发芽、结果。

  “着眼于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集聚要素、增强活力,我们要坚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方面,简政放权,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审批效率。”市长王大虎多次强调,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的十条措施》《关于鼓励中小微企业晋级升位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企业登记制度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支持性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市场发展潜力。同时,我市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大力推行简政放权,不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努力提高行政审批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水平,为客商到沧州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深化“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资本零首付、登记服务零收费、名称登记零门槛、经营范围零约束、审批发照零障碍”的“六个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7万户,总数达到22.7万户,增长26.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2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49项精简到274项,精简率达39%。

  市政务服务中心是我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进驻部门38个,涉及事项409项,日均接待群众1500余人,每天办件量800件左右,已累计办理29万多件。通过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的精简、梳理,全部审批环节精简达20.3%,总时限精简44.7%,即办事项达到94项,为广大来沧投资客商及市民提供了全程一体化贴心服务。

  我们坚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林秀凤自来”的投资环境,沧州必定会吸引更多“金凤凰”前来投资兴业,为打造绿色崛起、科学发展“升级版”建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