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13.09.2017  11:13

北京近日首次发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

就目前的产业现状而言,中国在机器人领域还扮演着追赶者角色,未来如何弯道超车?北京作为中国创新高地,又将如何发挥优势,努力成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领军者?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向记者表示,美日欧在机器人领域总体实力强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就没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在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服务机器人尚未完全产业化,但接近大规模产业化临界点。在应用市场方面,亚洲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京三大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北京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兴起,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优化,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机器人创新链。

张伯旭表示,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北京具有三大优势:第一,科研优势。北京聚集了清华、中科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机器人领域重点科研院所近20家,拥有一批由知名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国家机器人标准总体组秘书处也设在北京。北京汇聚了170多家机器人创新创业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智航公司的“天玑”骨科机器人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展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康力优蓝研发量产了国内首款具备自主学习、智能交互功能的商用服务机器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开发的空间修复、智能巡检等特种机器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生态优势。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策源地,在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16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87.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均位列全国第一。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北京聚集了百度、航天云网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在机器人关键部件等领域,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聚集了数十家专业技术联盟。此外,北京是我国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云集,为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北京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三维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关键技术攻关、功能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重点任务。《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机器人研发及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融资租赁及担保等方面提出12条措施对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给予支持。北京亦庄开发区汇聚产业优势要素,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机器人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2020年产业收入突破120亿元

站在全球视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从起步到提速的重要时期。为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市推出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明确了未来几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先选项、阶段目标、实施路径和主要举措。

据悉,北京将聚焦三大重点: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支持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分两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按四大领域分类推进产业升级: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人机协作、真空洁净、物流搬运等机器人。到2020年,高端工业机器人灵活度、精准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新工艺应用领域超前研发并实施,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在工业智能化改造应用中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到2025年,视觉识别、检测模块等功能显著增强,可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公共服务、家庭服务机器人。到2020年,骨科手术、神经外科等医疗机器人实现较大规模临床应用,具备自主行走、人机交互功能的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示范应用,教育、娱乐等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量产。到2025年,医疗机器人智能模块增强并实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机器人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能力并在商用及公共服务领域规模化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具备灵活安全作业、自然语言理解等功能,带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壮大。

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军用、空间和消防救援机器人。到2020年,军用机器人、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一批新产品实现突破,机器人军民结合技术实现新进展,特种机器人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到2025年,空天海洋、城市应急、国防安全等领域涌现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特种机器人在专用和民用领域实现更大规模应用。

核心部件和前沿领域重点发展智慧识别软件和操作系统、减速器、伺服系统、人工智能等。到2020年,应用软件、减速器、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等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满足机器人需求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柔性机器人、网络机器人、共融机器人、数据采集及利用、知识引擎等产品和技术实现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