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新线六成车站装壁画

14.12.2015  18:10
  即将开通的地铁14号线大望路站站厅层,墙壁上,简洁明朗的蓝白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了繁忙都市:高楼林立间,落地飘窗内,上演着上班族熟悉的办公室故事。   这幅壁画的名字也取得贴切——《朝九晚五》,画中主人公就是这座地铁站外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们。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除了上下班的场面,还有一些下班后休闲场景。相信新线开通后,很多乘客都跟我一样,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壁画重回地铁车站,这已不是个例。   本月即将试运营的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共有14座新站,其中8座车站设计了11幅壁画,占了近六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行一时的地铁壁画又回来了。惟一的变化是,曾经宏大犹如叙事诗的壁画,摇身一变成了“散文诗”,用欢快的“话语”点睛所在站的京味儿亮点。比如,蒲黄榆站的《蒲黄榆记忆》再现了旧京市井劳作瞬间,北工大西门站的《天工开物》定格了大纺车等各时期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景泰站再现古时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北邵洼站的《绿色昌平》描绘了新昌平的标志性建筑与生态环境……   北京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李亚铁坦言,其实壁画风并非突然回归。最近四五年间,这股风就已徐徐吹起,独具京韵的地铁文化逐渐在人们的出行过程中蔓延,并将成为今后常态:   每座新地铁站建筑投资的1%都将用于设置艺术品。每一幅地铁壁画旁还将逐步配上说明牌,将它的前生今世和作者一一标注。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地铁2号线的东四十条站、建国门站等车站首次出现了壁画,西直门站的《燕山长城图》、《大江东去图》,建国门站的《天文纵横》,东四十条站的《华夏雄风》、《走向世界》等,已成为老北京人地铁记忆中的重要部分。“以前我经常坐地铁上下班,每次从车窗里看到马赛克,就知道东四十条站到了。”市民范祥告诉记者。   但遗憾的是,很快地铁站内的壁画风就停了下来,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空档期”。进入新世纪前,地铁公共环境中惟一的变化是铺天盖地的广告。   李亚铁告诉记者,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曾经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里面提到,北京地铁中的壁画是展示首都文明的重要窗口,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内容凌乱,互不关联,制作随意。他建议,地铁壁画应该突出“北京文化”,“中外旅客从生动的地铁壁画上能够了解北京古老深厚、生动多彩的文化特色”。   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展示也是从那时起逐渐发生了变化。2011年,《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研究报告》正式出炉,新线的文化设施建设首次有章可循。   “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也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铁线路几乎没有增长,人们更关注的是通勤功能。最近几年,轨道交通线网形成后,人们开始更关注空间环境的品质。”李亚铁表示,但也不是站站都要设置壁画,还要看空间是否允许,决不能影响正常安全运营秩序。而且还要考察是否有“京味儿”故事可讲。   比如,2014年开通的7号线壁画设置比例非常高。“因为这条线穿越旧城区,几乎每站都有故事。如果遇到一些新城区周边的站,没有特别的北京记忆,就暂时不会设置。”李亚铁说。   基于这些原则,新线大约六七成的车站都会设计壁画。以即将开通的昌平线二期为例,因为穿越了昌平老城镇,所以5座车站中有3座车站设计了壁画。   新线壁画故事   地铁站因“壁画”改名   14号线景泰站,原来定名安乐林站。站外有座珐琅厂,以产景泰蓝闻名。这种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因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最为精美而著名,位列燕京八绝之一。   2年前,厂领导给市规划委写了封信:景泰蓝长期以来被宫廷所用,从清朝末年才逐渐走向民间,工艺复杂,生产量又小,了解景泰蓝文化的人并不多。如果通过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的展示,让更多的国人透彻地了解这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使景泰蓝能够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因此建议站内公共艺术布置采用景泰蓝制作工艺,利用壁画或立体作品等形式进行展现。   后来多方达成统一意见,这站干脆定名为“景泰”站。上个月,站内的景泰蓝壁画就位了。20米长、3米多高的壁画宛如一本教科书,讲述元代制作景泰蓝的过程。站厅的柱子也化身艺术品,被巨型景泰蓝装点。    与广告位争地盘儿   布设壁画,势必会和广告抢地盘儿。业内人士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比如大望路站,《朝九晚五》最初位置是在换乘通道口。经过测评,这儿的广告位价值是14号线既有车站中最大的。   寸土寸金,壁画还能有地儿么?   “这里有需求、有空间做,坚决不能让。”一位参与壁画设计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间的选择。“显然,我们更关注文化价值带给社会的效用。”   不过,地盘儿之争也并非不可调和。经过两三个月的讨论,壁画的位置调整到目前的站厅中央墙壁,腾出了换乘通道口。   一幅壁画至少要过六次评审   在《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研究报告》中有一段话:地铁建设生命只有一次,规划设计犹如怀胎,开工施工犹如分娩,一诞生就定位了,不能推翻重来。   绚丽的壁画,选材也须精益求精。受地下空间的局限性很大,木材,纤维、有机材料等常见的壁画表现形式统统不能用。一位设计师抱怨:“因为防火的原因。常规材料中百分之七八十不能用。”   他至今记得,有设计师在为一座车站设计艺术品时用了喷大漆的人造板做造型,视觉冲击力特别棒;但材料易燃,不能用,只能作废重来。   “毕竟不是一幅画,不喜欢了摘走就行,壁画都是百年工程,要经得住琢磨。”李亚铁说,“为了保证水平,请来的创作者都是来自中央美院、中国壁画协会等单位的大腕儿,每稿至少需要六审才能通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