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将学科优势发挥到极致
“当天手术、当天出院,省钱省时,术后还有医务人员看护,心里感觉特别踏实。”日前,北京同仁医院东区眼科6层日间手术中心,白内障患者李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术后观察、恢复,当天就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了。作为拥有强势特色专科的综合医院,同仁医院率先在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重点学科试点日间手术,目前已在全院全面推广。
■眼科最适宜开展日间手术
在一次国外考察中,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被深深触动:“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住院日仅有5天左右,50%以上的手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回国后,伍冀湘多次召开院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开展相关调研,大力倡导推广日间手术。
在伍冀湘看来,对于以眼科见长的同仁医院来说,开展日间手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从全球范围看,开展日间手术最多的学科就是眼科。
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说,绝大部分眼科手术只需局部麻醉,需多科协作的不多。眼科手术进入微创阶段后,手术切口越来越小,安全性越来越高,很少出现术后全身状况,没有必要留在医院观察,“有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尽快正常活动,对减少血栓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有好处”。
2005年前后,同仁医院在眼科和麻醉科的协作配合下,探索开展日间手术,手术科室从眼科逐渐扩展到耳鼻喉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等,日间手术数量逐年递增。伍冀湘说,目前,同仁医院年手术量已突破10万例,虽然日间手术的比例还不到30%,但未来一两年,眼科等重点学科的日间手术量要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全院的日间手术总量也要突破占比30%的大关。
■短平快不等于简化仓促
魏文斌说,日间手术的要求比一般门诊手术更高,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检查化验数据采集等方面更加接近住院患者手术,“需要建立从患者筛选到进入日间手术中心再到术后观察的完整流程,实行严格的手术准入制度”。
记者在同仁医院东区六层看到,原来的眼科住院病房经过改造,改为日间手术中心,有7个日间手术室及日间手术准备间、术后观察区及家属等待区域。术后观察区还设有床位,有其他病症或术后需要平躺休息的患者可以使用。“减少眼科的住院病床,改造为日间手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眼科的日间手术量特别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医院在重点学科推进日间手术的决心。”
据该院医务部副主任张彤艳介绍,医院将日间手术医生资质准入的权限下放到科室,各科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定标准。重点科室的日间手术由该科室统一管理,比如眼科日间手术由眼科管理,并配备相应的专科医生和护理团队保驾护航。
从2012年开始,该院就在分配体制上对开展日间手术的重点专科予以倾斜,并逐步在全院推广。该院眼肌科主任付晶告诉记者,对于纳入日间手术的眼科手术,医院会给予科室更多激励措施,科室也会将相应的绩效发放给参与日间手术的医生和护士。
伍冀湘说,下一步,医院将从患者需求量最大、等待住院患者最多的科室入手,更大规模地推广日间手术,并在医院东区、南区、西区分别建立起日间手术中心。
■探索建立四级眼科医联体
床位使用率一直是困扰各大医院的顽疾。伍冀湘说,对于同仁医院来说,住院的季节特征比较明显,旺季床位使用率超过100%,等床的患者很多;淡季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较多,床位使用率又降到了80%左右。通过日间手术改革,这种情况明显改观。
2011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的日间手术量从1120例增至25033例;平均住院日从2011年的10.31天缩减至2013年的7.18天。2014年~2015年,年均日间手术量为2.6万例,平均住院日降至6.78天,床位使用率始终维持在94%以上。伍冀湘说,随着2015年日间手术中心的改造及扩展,该院日间手术量今年还将有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日有望降至6天以下,与国际水平相当。
日间手术对降低医疗费用也有积极作用。该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后,很多手术病种医疗费用有所下降,不同病种下降幅度从15%到60%不等。
伍冀湘表示,日间手术不是短期工作而是长期目标。要更好地推广,还面临不少待解的难题。“比如,医院通过绩效改革激励医务人员开展日间手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住院量增加了,但过去一名患者要住5天,现在缩短至1天,手术收费降低了,单个效益实际上是降低了。”
我国大部分日间手术的术后观察在患者家中完成,但国外很多日间手术患者,手术在医院完成,其他治疗回到社区或诊所后续进行。伍冀湘认为,完善的康复护理医疗体系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应积极推进医联体的建设,推进分级诊疗。
伍冀湘说,今年,同仁医院将大力推进四级眼科医联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一个全国眼科医联体协作医院体系。根据和北京市东城区、大兴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达成的协议,该院将作为医联体的核心医院,带动周边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眼科的诊疗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