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原始创新抢占未来制高点
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凸显——
北京:以原始创新抢占未来制高点
7月23日,“中关村智造大街”迎来了自己的1岁生日。1年前,这个位于北京海淀五道口腹地、以智能制造垂直领域全产业链服务为特色的创新科技园区正式启航,成为北京推动“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举措。
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落户”、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北大首个项目“北斗遨翔”入驻……“中关村智造大街”这一年快速聚集了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48家,汇集项目368个,新增发明专利1800多项,服务企业8000多家次,带动近千亿元产值,带动多个国际细分行业领军机构和龙头企业入驻。
“中关村智造大街”的崛起,是北京夯实基础,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建设,北京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地位更加巩固。
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北京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
2016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围绕这张“顶层设计图”,北京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搭建了“组织架构图”和“施工任务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中心”,首先要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北京原始创新能力有多强?在京单位全面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重点承接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5年,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奖项近40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31%左右。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在北京产生的技术成果占55.7%。
如今,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仍在京加速聚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北京挖掘、打磨出的新兴产业中,石墨烯是一张闪亮的新“名片”。在产业布局上,北京以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形成创新轴、转化轴、孵化轴、产业轴“四轴联动”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石墨烯产品在北京完成孵化后,将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成熟的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转移。
技术领跑的前提,是稳中有增的研发投入。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0家,占全国总数近16%,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44万家。
“三城一区”显露峥嵘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发展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
在北京科技创新的“版图”上,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
在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已完成注册、实验室选址设计、运营团队组建等工作;北京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基础研究平台的实验基地已迎来7个团队注册;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已与4位诺奖获得者签约分别设立研究中心。
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该中心成为继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后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也从41.2平方公里调整至约100.9平方公里。在这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设施等3个大科学装置计划明年开建。
位于昌平的未来科学城,已入驻15家央企集团下属的50多家研究院、科技型公司,“打开院墙搞科研”机制逐步深化,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今年7月初,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推动未来科学城央企研究院、在京氢能领域优势研发机构携手聚焦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协同创新,逐步打造代表国内氢能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政策、技术、人才等众多优势,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版,培育形成国际医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01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94.6亿元,占北京的49%,在技术创新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不断填补国内外空白。
辐射作用日益突出
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打造发展新高地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正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打造发展新高地。
“北京的创新资源很丰富,创新创业也很活跃。”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表示,这两年创新驱动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在她眼中,北京正走上一条创新引领发展之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基因”日益融入北京的城市“血液”。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小微企业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服务业企业和一半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创新增加产品或服务品种,提高了产品或服务质量。中关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今年1月至5月,中关村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关村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占全市的36.5%,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市的62%。同期,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科技型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新设立的科技型企业1.1万户,同比增幅达84.7%。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北京,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数据显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发展,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2016年达到154.7亿元,是2011年的2.3倍;通过与其他省区市建立区域科技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辐射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外资研发机构548家,2016年对境外直接投资额248.3亿元。
如今,通过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北京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
立志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积蓄力量,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