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高校生源危机与社会高考焦虑
高考还没有打破一考定终身——从当年的“上大学独木桥”,变为“名校独木桥”,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高考压力的缓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深化高考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给每所高校平等的发展空间
为何高考焦虑有增无减?
2014年高考上个双休日开考,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下降5年后首次出现反弹,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缓解,但更深层次的危机已经显现,高校必须未雨绸缪——一些高校不仅面临严峻的招生困境,录取后不报到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很多高职高专的不报到率超过30%,一些地方本科不报到率超过10%。生源危机持续发酵已为高校生存带来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在今年高考期间,又出现各种“奇葩事”——对重庆某小区一栋居民楼里的96户居民来说,这个高考对他们并不轻松。这栋15层高楼里住着一名高考生,为了能让他休息好以迎接高考,小区物业应家长要求,在高考期间分时段停止楼内唯一一部电梯的运行。不少媒体还把目光投向位于安徽六安大别山脚下的一所学校——毛坦厂中学——刚刚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有该校学生父母为学生送饭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所学校有着一连串神奇的数据: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一本达线2503人,占22.3%;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并且连续4年都保持如此水准,有网友称其为“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而这所中学所在地,则被称为“高考镇”,一切围绕高考进行,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对于上述种种现象,很多人感到不解,高考资源已经逐步丰富,为何高考焦虑有增无减?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正折射出我国高考制度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问题,即高考还没有打破一考定终身——从当年的“上大学独木桥”,变为“名校独木桥”,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高考压力的缓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深化高考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给每所高校平等的发展空间。
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的改革
对于打破一考定终身,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强调。以此观之,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目前招考制度的核心问题在集中录取制度中,教招考一体化,基础教育就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而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真正做到招考分离,面临阻力,不少省份的高考改革,还停留在科目改革上,即便自主招生改革,也是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因此,高考还是对学生进行一元分数评价。
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需要建立起基于统一测试的高校自主招生体系,最方便的操作是,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变为评价,高考成绩公布后,每所大学自主提出申请者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考生同时可以申请若干所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在录取时可结合考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每个考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确认,如此,扩大了学生选择权,也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真正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
有人担心今年高考人数的增加,会影响到高考录取率,从全局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近年来,每年都有上百万的考生在考后放弃填报志愿(达到二本线的想上一本,或者达到三本线的想上二本),以及被录取后放弃报到。因此,增加的27万,相对于这放弃的上百万,并不算什么,而那些往年学生报考不踊跃(甚至在一些地方招生中遭遇零投档)、报到率不高的学校,也不可能看到高考报名人数增多而高兴起来——对生源的吸引力不高,报考人数再怎么增加,也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总体看来,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但高等教育资源却被分为三六九等,加之当前的人才评级体系采取简单的学历标准,导致整个基础教育都把一本升学率尤其是上985高校、211院校作为办学目标,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不上一本就不算上大学的观念。我国高考升学率已经超过75%,但一本录取率在全国范围内只有9%左右,当大家都把一本作为升学追求时,可以想象,这样的高考竞争甚至比10年前还要激烈——在高校扩招之前,虽然整体录取率不高,可上大专也被认为很不错了。
二是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无法办出个性、特色和高质量,有的高校甚至从一办学起,就在做贩卖文凭的生意,这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高的情况下,还会有一定生存空间,而随着大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再这样“空心化”办学就没有出路。
要给学校平等竞争的空间
当前,不少舆论在呼吁高校要面对生源危机积极进行转型,但问题是,高校能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自主设置专业、开设课程,采取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吗?我国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目前还是行政办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放权改革的进程十分缓慢。
生源的危机的出现,会对推进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倒逼”作用——如果再不把办学自主权交给高校,让高校能针对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办出特色,将会出现一批学校因生源危机而破产,这是教育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
另外,要让每一所大学办出特色,还需要给学校平等竞争的空间,这也是扩大学生选择权,从单一成才模式走向多元成才模式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退出对高等学校的行政评审、评价,取消各种行政性质的教育工程、计划,取消一系列教育歧视性政策,打破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不再把高校分为什么一本、二本、三本。政府部门要做的是,依法监管每所学校依法办学、平等竞争,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各类学校才会办出水平和特色,并成为受教育者值得考虑的选择。(作者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