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涉改革深水区 抢占发展制高点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市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发展问题。发展靠什么?靠环境!
正是由于多管齐下、持续发力,我市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有力推动了省会的发展。去年,全市引进市外资金同比增长61.8%;连续四年新增企业户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还多;民营经济增加值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一;继我市全部财政收入在2013年重返全省第一后,去年公共预算收入也重返全省第一!
骄人喜人的数字充分说明,发展环境是推动省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门之穴”,是必须紧抓不放的头等大事!
正因如此,4年多来,我市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强力推进发展环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与先进城市比,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处长经济”、“小官巨腐”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很突出。各种“潜规则”还在起作用。
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存在的问题令人揪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灵魂深处再来一次“思想革命”,真正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试想,假如公务人员缺乏公仆意识,只想当官、不想做事,那么,再好的宏伟蓝图也会变得苍白。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一定要摆正位置、转变作风,竭尽全力为我们的衣食父母、为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搞好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机遇迎面而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将带来区域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对我市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抓住了、用好了,全面小康进程将大大加快;错过了、丧失了,我们很可能被甩下。
面对机遇,决不能“叶公好龙”,必须狠下一条心,用好改革这把“手术刀”,勇于自我革命,下大力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推起来之所以非常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项改革不配套,转变政府职能不到位。要科学设定市、县、乡三级政府的行政权力构架,真正厘清各级政府权力的边界,最大限度给予市场主体空间。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凡是市里不再保留的事权,或不宜由市一级审批、监管的事项,一律保证简政放权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让企业家高兴、老百姓满意。
把权力晒在阳光下,让“猫腻”无处藏身。企业和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认真做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编制工作,有什么权力、怎么运行、谁来负责、时限多长,都要列得清清楚楚,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对违规操作、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干部,要严肃处理,着力打造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
法治化的发展环境,是最公平、最平等、最可靠、最安全的发展环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坚持依法行政,让各种“潜规则”统统失效,让法治成为投资者的“定心丸”、老百姓的“保护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基层执法,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多头执法,有利的事都想管、无利的事没人管的问题。依法惩治腐败这个“毒瘤”,对那些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等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环境。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