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记忆:正在消失的“老古董”

29.04.2017  22:21

有首歌叫做“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质朴一直是被歌颂的美德,而在过去的流金岁月中,关于劳动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五一特别节目《劳动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正在消失的老物件儿——耧(lou二声)。

晋州市的周家庄乡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号称“最后的人民公社”。对于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村民们来说,劳作的工具就像他们的左膀右臂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许多工具已经被替代了,但是村民们依然保存完好,并且时不时还会拿出来练练手。

据了解,郭师傅口中所说的种食(四声、轻声)又叫耧是一种播种用的农具,适用于北方旱地。虽说是五六十年代常用的农具,可是年过六十的郭师傅说起它的使用,却也讲得头头是道。

听郭师傅这么一说,这个农具的工作原理倒不复杂,不过您可不要小瞧它,农耕时代想要播种,除了人力外就全是它的功劳了。早在元王祯《农书·农器》中就有记载,“耧车,下种器也……中置漏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一人执耧,种乃自下。”耧车的发明始于汉武帝时期,比西欧国家领先一千七百多年。耧主要由耧杆、耧把、耧斗、耧犁等主要部件组成。除了耧犁是铁制的外,其它部分都是木制的。随着农业种植的需要,相继出现了二脚耧、三脚耧等,人力拉耧演变为牲口拉耧。

看着郭师傅驾轻就熟的样子,记者也想着尝试一把,不过要想上手就得先拜师学艺。

您瞧这头小毛驴,听到郭师傅教记者的时候发出(嘚)der的口令,还以为是叫自己前进呢。既然毛驴这么听话,那么记者能否轻松驾驭呢?

采访过程中郭师傅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太了解这些农具了,年轻人眼中的这些稀罕物,在他看来都是满满的回忆。

跟郭师傅一样,对这些老式农具有深厚感情的还有这位72岁的高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