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的“开滦情”

26.06.2015  10:19

劳务派遣工的“开滦情

劳务派遣工是开滦集团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短暂的接触中,记者被他们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对集团公司的深厚感情。怀着这份“开滦情”,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和力量,用汗水浇铸希望,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我是开滦人

时间:2015年6月10日

地点:唐山矿业公司员工宿舍楼下

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再次接受你的采访。到时候,我可能已经是开滦的合同制员工了。”接受采访时,王小龙几次谈到自己转为企业合同制员工的愿望。

27岁的王小龙是唐山矿业公司综采二区的一名井下电钳工,在员工宿舍楼下见到他时,记者已经等了近一个小时。

对不起,井下设备出了点儿问题,我们刚刚处理好,所以上井比平时晚了,让您等了这么长时间。”一见面,王小龙就对记者表示歉意。记者看到,清瘦的他穿着干净的T恤衫和牛仔裤,头发还未干,一看就是上井后刚刚洗完澡。

对王小龙来说,连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山矿公司工作6年以来,他有过4次因维修设备而连班24小时的经历。说起这些,王小龙憨厚地笑了笑:“在井下干活儿确实累,可是,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吃得了苦。现在我年轻,体力好,多干点儿没问题。

2009年,王小龙和同样来自迁西县农村的200多位青年一起成为集团公司的劳务派遣工。闲暇时,大家偶尔小聚,聊聊工作,谈谈家庭,说说未来的计划,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成为合同制员工。

我的几位老乡已经成为合同制员工了,我特别羡慕他们。”王小龙的眼神里充满了向往,“我打算今年把中级工证书考下来,以后如果有机会,参加培训,拿下中技学历,争取早日成为合同制员工。”和记者告别时,他又一次畅想未来。

多亏了开滦

时间:2015年6月11日

地点:吕家坨矿业公司

上午9时,李刚已经上井一个小时了,刚刚下夜班的他有些疲惫,便在等记者的时候睡了一会儿。

李刚是吕家坨矿业公司开拓一区的一名掘砌工,说话带着明显的家乡口音。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秦皇岛市卢龙县,3年前他通过吕矿公司招工考试,成了这公司的一名劳务派遣工。谈起过去3年的工作和生活,李刚反复说着一句话:“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多亏了开滦。

成为劳务派遣工之前,李刚在卢龙县某私营钢铁厂打工。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他很快就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班组长,几年后担任车间主任。李刚的父亲早已退休,母亲、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父亲的退休金和李刚的工资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2年,李刚所在钢铁厂倒闭。“那年我39岁,突然没了工作,一个大男人待在家里,简直抬不起头李刚说,“后来的几个月里,我爸妈和我媳妇都跟着我发愁,我连供两个孩子上学都费劲,经常成宿地睡不着觉。”不久之后,集团公司到卢龙县招工,李刚立刻报了名,并被顺利录用。

真得谢谢开滦,”李刚的语调充满了感激,“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自从成为吕矿公司的一名劳务派遣工,李刚就下定决心好好干,以此回报集团公司。每天,他早来晚走,苦练技术,从不无故缺勤。用他的话来说,有当年在钢铁厂干活儿的经历垫底,没有什么苦是他受不了的。时间不长,他就被提拔为掘砌组副组长。

当被问起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时,李刚不假思索地答道:“都挺好!”之后便爽朗地笑起来。他对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福利好,有双休日,每个星期都可以回家;工资待遇好,供两个孩子上学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还可以定期给父母一些钱;领导关心员工,工友们都像亲兄弟一样,彼此团结友爱。

谈到未来,李刚信心满满:“开滦遇到的发展难题都是暂时的,只要大家同甘共苦,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我对开滦的未来有信心,我要继续好好干下去!

开滦让我有了归属感

时间:2015年6月12日

地点:唐山矿业公司

下午,记者见到了刚刚上井的综采一区采支工张艳清。张艳清和李刚同龄,却有着比李刚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

成为集团公司劳务派遣工之前,张艳清已经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份工作,然而,没有一家单位像集团公司这样,给他足够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张艳清退伍后,曾在天津某银行做押钞员,时间不长又到郑州市某保安学校当教练。在外漂泊几年后,张艳清回到家中。想想年迈的父母和并不富裕的家庭,他决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此安定下来。2000年,集团公司到张艳清家所在的迁西县招工,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报了名,张艳清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试并且体检合格。

张艳清在山矿公司劳务区一干就是6年。2006年,他似乎又成了当年那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动了辞职的念头。某个周末,他回家探亲时,弟弟劝他:“哥,当初咱们村那么多小伙子都想到开滦工作,可只有你被选上了,我觉得你特别幸运,大伙儿也羡慕你。咱们农村人得到这份工作不容易,你可得好好干下去。”思考几天之后,张艳清决定继续干下去:“我已经是有家、有孩子的人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让一家人为我操心。

后来,张艳清成了综采一区的一名采支工,时间不长就担任了组长。“现在,我一个人挣的钱,足够我们一家三口和我爸妈花的。”他的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我特别庆幸当年没有辞职。如果我还像年轻时候那样,现在很可能一无所有。

在张艳清的工友当中,不少人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闲聊时,大家都会说起自己对集团公司的感情:

如果当初没到开滦当劳务派遣工,我家连房子都盖不上。

在这儿工作,比在老家的私立工厂打工强多了,有保障,福利也好。

……

开滦不光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更让我感到稳定、踏实,”张艳清说,“这种归属感比什么都重要。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