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了解到,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增产,全国夏粮“十一连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农业,今年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凸显了粮食安全及粮食储备的战略地位。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切实做好粮食工作,保持粮食问题长期稳定,不仅对保障人民群众吃粮安全,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发挥种粮农民积极性有重大作用,而且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粮食“十一连丰”鼓与呼的同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乃至懈怠,因为一些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让人十分担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考验着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第一,耕地“非粮化”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分散化、小规模的农地经营方式导致土地产出低效率。为改变这一状况,地方政府出台大量优惠政策引导公司和业主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进行规模化经营,但土地流转进程与“非粮化”趋势如影相随,土地流转规模越大,“非粮化”发展越快,随着“非粮化”态势进一步扩张,与粮争地的矛盾将更趋尖锐,必将使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经营粗放化不断发展。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中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严重老龄化的农民群体只能支撑自给性的小农模式,由此必然导致在许多地区耕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现象日趋加重,构成影响粮食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三,政策低效化仍未改变。我国粮食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与高强度的政策投入是直接相关的。近年来农业补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虽然深受农民欢迎,但对大多数农户还未产生足够的扩大粮食规模的生产激励。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更多地表现为惠农政策,而非强粮政策。在粮食安全压力继续加大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不能对粮食生产者产生更直接和更强烈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政策信号,这是我们亟待进行合理的政策调整的重要方面。
第四,耕地遭侵占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媒体披露,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起,当前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8亿亩耕地的红线已经岌岌可危,耕地良田遭受侵占现象比比皆是,所谓的土地占补平衡,占的是粮田,补的是山区丘陵、贫地薄地,或者是不打粮食的穷地,这一点需要警惕警醒。
因此,即使在粮食实现连续十一年增产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深层制约和严峻挑战。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粮食一头连着亿万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会议强调确保粮食收储和粮食安全既是当前紧迫工作,也是长期任务,事关重大。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求情况不仅关系到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会影响国际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状况。如果我们大量从国际上进口粮食,就会造成国际粮源的紧张,拉动粮食价格的上涨。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粮食始终被视为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如果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无异于将自己的饭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战略上极易受制于人,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从全球粮食供求格局角度看,我国年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大约占世界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总量仅相当于我国年粮食消费量四成多,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呈偏紧态势,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引发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而且国际市场也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粮食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粮食需求总量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未来粮食供给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实现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长抓不懈,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此,我们应当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以及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的供给和保障能力;二是优化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合理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农和非粮农的利益关系,构建以提高效益为主线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三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从粮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无公害产业链条。四是加强粮食安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物流体系;五是大力倡导文明消费,有效遏制粮食消费中的非理性浪费现象。
应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我们既不可迷信“市场能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神话,更需要对国际贸易中被频繁使用的“粮食武器”保持高度警惕。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由于存在诸多解决难度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任何盲目乐观都是极其危险的,任何麻木懈怠都是不可容忍的。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全力以赴,持久努力。
来源: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