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中等城市
近年来,滦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念好“产、教、水、绿、文、人”融合发展“六字经”,打造沿京唐秦轴线特色产业支撑的卫星城、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力建设富有“产业活力、生态品质、文化魅力、旅游名片”的现代中等城市。?
规划引领,精准定位?
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按照“空间拓展、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滦县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大局。聘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规划设计院,先后编制完成了城乡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文化旅游等重点规划,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留住滦县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等“基因”,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目前,以新城中心区、古城旅游区、响嘡工贸区、滦河新区、高铁新区和滦河风景区“五区一河”为重点,以榛子镇、东安各庄镇、茨榆坨镇等中心镇为依托,“一核多星”组团式发展的中等城市布局已清晰呈现。同时,按照“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全域城镇化发展思路,以旅游村、产业村、特色村为“点”,以交通干道为“线”,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集中连片实施重点村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具有“生态田园”特色、环境一流的美丽乡村。突出“留住乡愁”主题,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构建“中心城+特色镇+风情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古城办教场村剪纸基地、滦州镇花果庄村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有花有果有味道”的民俗文化村、旅游特色村加速崛起,“滦州古城”、滦州镇、响堂镇、王店子镇入选全国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山水为形,文化为魂?
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滦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中,从一座有公园的城市向一个有城市的公园转变。?
——实施文化铸魂。挖掘滦河文化内涵,塑树滦河文化品牌,滦泽千里、城迎天下、青龙古地、夷齐清风、大觉胜境、龙山浩气、文峰凌云、政先六邑的新滦州八景正在由历史记忆逐步变成现实存在,滦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异军突起,让城市流淌文化基因。打响“滦泽千里、城迎天下”文化旅游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滦河文化之乡”“中国皮影艺术之乡”“中国地秧歌之乡”“中国评剧艺术之乡”,?获评“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4、2015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
——构建生态体系。依托滦河、恒河、护城河、别故河、青龙河五条河流和植物园、森林公园、中山公园内三块水泊,高标准编制主城区水网规划和环城水系建设,着力打造“五河贯通、八景连片”的城市水体景观。实施“公园化”战略和“绿色家园”攻坚行动,构建“布局合理、点线结合、景观多元”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45.41%、41.21%和12.45平方米,城市绿色基质进一步提升。?
——推动全域旅游。依托良好文化生态资源彰显城市特色,科学谋划“一核四带十二节点”的空间布局:一核为滦州古城及滦县新城核心景区;四带为东是滦河文化休闲带,西是山地生态度假带,南是工业文创体验带,北是乡村休闲农业带;十二节点为十二个特色风情小镇。各景区各景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一景一品一文化一特色”多样化发展格局。?
以人为本,产城融合?
打造产业活力之城?
滦县充分接受京津辐射带动,积极发展相关城市产业,加快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城市产业支撑,推动产城教人融合发展。?
以产兴城。先后建成滦县经济开发区、司家营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滦河文化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燕山果品科技产业园区七大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90%以上。?
以教带城。抓住京津教育医疗资源向外转移的有利时机,规划建设滦州文化教育园和大健康产业“两大园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河北省幼师专科学校挂牌招生,秦皇岛奇石艺术学校开工建设,横渠实验中学、小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
以人旺城。把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业购物、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城市业态。滦州古城依托已建成的缅甸玉石街、韩国风情街等十大主题商街,年接待游客已突破700万人次。古城周边村“农家乐”民俗旅游快速兴起,花果庄村建成首家民俗博物馆,发展民俗旅游,触摸乡愁特色;教场村集中发展采摘、餐饮、住宿,自发组织建设农家乐43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5.6万人。?
管在建中,建管并重?
打造和谐幸福之城?
滦县树立人本思想,突出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管在建中、建管并重”,把管理融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
提升城市形象。高铁广场建成开放,福州路正式通车,高铁新区成为滦县对外开放又一新的窗口和平台。加快建设城市规划馆、文博馆、奥体中心等项目,打造滦县城市的“新地标”。?
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市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与中等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交通网络。?
提高管理水平。推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持续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健全完善卫生保洁市场化机制和数字化“联防联控”城管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闫立军?雅丽?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