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上就办”成为自觉 ——有一种作风叫“马上就办”(一)
在《福州晚报》上看到一则不起眼的短消息《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了解到群众对提高机关服务水平的呼声,当即指示市委政研室马上着手准备编写,并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向群众反馈,前后只用了50个小时;在实地考察中看到“连家船”渔民的贫困生活状况,登岸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迅速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问题,10个月后,104户船民家庭便“告别千年海上漂,乔迁岸上建新房”……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的诸多实例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发一片“点赞”声。
优良的作风和品质总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巨大力量,曾经的故事也总会因为契合现实需要而拨动人们的心弦。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得晚一天,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事业发展中的机遇抓得迟一步,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遗憾;问题和不足发现、解决得慢一拍,就可能“小洞不补,大洞尺五”……
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而言,“马上就办”,直接地关乎群众福祉、自身形象,关乎工作成败、事业兴衰——“办”的速度快一分,群众给我们的评价就高一分、跟我们的感情就近一分;“办”的速度慢一步,工作和事业就可能退十步。
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马上就办”,事业发展迫切需要“马上就办”。然而从现实来看,尽管近两年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改善,机关服务水平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在某些地方和党员干部那里,“马上就办”仍然是“稀缺品”——有人推脱不办,前几日媒体报道,企业各种手续齐全,想给厂房办产权证,相关部门却谁也不签字,一直推到了区长那里;有人迟办慢办,媒体调查发现,大量政府网站内容更新缓慢、意见回应不及时,在某地交通信息网上,“政务动态”、“领导讲话”、“法律法规”等大部分主要栏目内容甚至只更新到2009年;有人干脆不和服务对象“见面”,新华社报道,在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政商关系新常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分论坛上,不少嘉宾反映,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搞电话不接、信息不回的“软拒绝”……
我们常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固然是因为作风问题往往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但同时也因为群众需求和事业发展在不断给作风建设提出新课题、高要求。比如近两年来,解决“吃拿卡要才办事”等问题让作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治理“不吃拿卡要也不办事”等“为官不为”现象又让作风建设提高到了新水平,正因为如此,群众对作风建设也有了全新的期待、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讲,能不能“马上就办”,不仅直接关系作风建设能否更上层楼,而且直接影响群众对作风建设的信心。
有一种作风叫“马上就办”,有一种认知叫“温故知新”,有一种进步叫“见贤思齐”。面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的报道引发的强烈反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学习和对照中深思其中的主客观原因,努力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自觉。□安人和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