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全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小组提出10条建议
力推全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线,近几年,这项工作做得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小组提交的有关调研书面报告,对此作出了回答。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报告指出,我省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升级的动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整体结构仍属低度化水平。进入“十二五”四年时间,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成效不够明显,一些关键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不升反降。为此,报告提出10条建议——
以市场为先导,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和消费对结构调整的指挥棒作用,加快我省经济生产要素由资源导向型、投资导向型向创新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转变,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二产、三产相结合。与二产相结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发展农业深加工;与三产相结合,加强农业的科技、管理服务,加强农产品的流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增量调优战略。抓好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工作,以项目为载体,抓好与京津合作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绿色循环低碳项目和后工业化阶段的项目。在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一方面正确运用政策激励与环境倒逼的双重手段,使企业产生内生动力,主动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政府要建立激励、支持创新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鼓励和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冀字号”的关键技术和创新平台。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各级政府要把品牌战略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制定并推广品牌培育评价准则,规范名牌产品培育目录。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奖励保障等环节,加快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强化外引内聚、激励关怀,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技术入股等多种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优化市场和法治环境,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创业准入门槛,降低创业成本,培育和造就更多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力度和频次,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体系,为各种所有制、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按照“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的工作思路,把京津的科技优势变为河北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生物医药及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链,加快培育我省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优势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大型优势企业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国际产能合作的形式实现产能“出海”,通过走出去得到激活。
跟进“互联网+”战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制定出一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对接的发展规划,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制造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