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前南峪村:山区农村实现绿色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编者按
近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中央农工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段应碧等一行,深入邢台县前南峪村专题调研“沟域经济”发展情况。河北日报今日摘要刊发肖万钧、段应碧、尹成杰撰写的《山区农村实现绿色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调查》一文,敬请关注。
肖万钧、段应碧、尹成杰
众多山区农村如何推进绿色化、城镇化、现代化,“三化”如何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有序促进?我们从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村看到了成功的路子和喜人的前景。
来到前南峪,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望无垠的林海。7平方公里村域内,8300亩山场种植着480万株树木。沿着林间小路漫步,观看着苍翠的林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于舒适的氧吧,令人心旷神怡。前南峪当之无愧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权威人士赞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勤劳的前南峪人,不仅追求绿,而且向往美。既坚持不懈地绿化荒山,又持之以恒地美化庄园,把全村打造成美丽的独具特色的大花园。向络绎不绝的游人,既销售令人喜爱的果品,又出售让人陶醉的风光。来到前南峪村口,便进入金丝垂柳构成的绿色长廊。在长廊两侧,看到两个遥相呼应的花园,花园附近有两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离湖面不远,是一座930亩的大果园,这个果园连接着山场上5300亩的更大果园。大果园周围,青山巍巍,峡谷幽深,瀑布高悬,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在林海和花园之间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富有城镇化气息的村庄。笔直的柏油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两层小楼。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小学、医务室,商品丰富的便民超市一应俱全。文化广场经常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村民们自豪地说,村里的生活条件比城里一点不差,生态环境比城里好得多。以前村里人想往城里搬,现在城里人想来村里住。
前南峪村以骄人的业绩,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幸福村”、环境保护“全球500佳”提名奖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
改革开放前,前南峪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这些年为什么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他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路子?
路子之一: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
前南峪村人均6分耕地,7亩山场。要由穷变富,显然不能局限于经营狭小的耕地,必须开发广阔的山场。
前南峪的山是由岩石构成的光山秃岭。人们形容“山是和尚头,下雨遍地流,冲毁河滩地,十年九不收”。1963年一场暴雨,把山上冲个精光,村庄有些房屋也被冲塌。残酷的事实告诉人们,治理荒山必须按流域,一条沟一条沟地从上往下治理。山上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山坡修梯田,拦截径流。山脚修谷坊坝,蓄积水土。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保持水土,绿化荒山。他们把这种做法叫作建设经济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