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央企制造业项目迁冀一年间:凌云化工投产

22.10.2015  14:27

  

  刚刚投产的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厂区。

  10月15日下午,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厂区,第一批总价值18万元的注射级碳酸氢钠药品装车完毕,发往江苏。

  从去年4月份建成厂房、安装生产设备后,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后第一个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的央企制造业项目备受瞩目。在经历一年多GMP药品认证及药品批准文号转移审批“长跑”后,终于开工生产,悄然步入正轨。

  从北京到邯郸,新兴凌云医药化工转移的背后,有一串曲折的故事,更有未来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

  更多凭借优化审批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一个药品批准文号转移审批耗时7个月,协同发展下,审批服务能否再快些

  一年之间,54岁的李富来生活发生巨变。作为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前他还想能够在北京等到退休,却没承想如今会在位于武安市上洛阳村的办公室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10月16日11时许,在三楼总经理办公室里,李富来起身递给记者一页盖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章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审批结论一栏写着:“同意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将碳酸氢钠药品生产技术转让至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一纸批文,又创造了医药行业的历史——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第一个通过国家正式审批的药企全生产线转移项目完成全部审批,可以生产了。

  这一批文,来之不易。2月26日企业正式向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起转出申请,5月12日获得“可以转移”批复,之后由北京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上备案。在获得国家及北京市相关部门许可后,5月18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转入文件审查。

  “所涉及的各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巨大支持。”李富来说,在河北审批时,技术文件厚度超过10厘米,河北省食药监局给他们“特权”,不用经过行政服务大厅,由专家直接审查把关,汇总问题直接反馈至企业修改。

  按照规定,仅在河北的审批程序约140个工作日,也就是6个多月,但从5月18日正式受理到8月22日完成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实际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

  9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上公示批准文号许可。9月28日,纸版批准文件寄至河北。9月30日,李富来终于拿到这一纸文件。

  客观来讲,新兴凌云医药化工能够在7个月内办成药品批准文号转移已经算“跑赢”了。因为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办理此项审批,能够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但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医药行业转移来讲,恐怕三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政府审批和服务要提质提速,要使自己的服务跟 上企业转移的需求。”相关专家表示,今后北京的众多原料药企业要转移出来,迫切需要三地政府理顺审批程序、监管机制等,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既要保 证药品生产安全合规,又能给企业搬迁赢得更多时间。

  更多依靠市场化激励机制转移工人——以人为本,多考虑职工利益,解决好住宿、休假、工资等细节问题

  “留在北京,或者是去武安?”这是最近一年多里,47岁的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石春林面临的重要“课题”。留下的理由很充分,孩子还在上学,家里老人又需照顾,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厂离家里只有30分钟车程,上下班从容不迫,小日子过得安逸。

  “但是去新厂,就要坐近两小时的高铁到邯郸,再从高铁站倒车去武安,单程也得半天时间。”石春林说,有一段时间,他曾经想过要留在北京,不去武安。

  衡量企业转移是否成功,可不单是生产设备搬迁,更是职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的迁移。如果只搬了设备却丢了人才,企业照样搬不出竞争力。

  就在这关键时刻,企业异地轮换的新政策也出台了。厂里规定:从北京到武安的技术人员将在河北的新公司里开支,大约3000—4000元/月,还可以在北京领取异地工作补贴,4000多元/月。

  “两项加起来有8000元,而在北京的工资最多也就是5000元。”石春林说。而且按照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休假规定,每个工人至少每月享受约10天的集中休假,休假期间的来往路费由公司报销。

  “人事劳动关系放在北京不动,这相当于给工人吃了定心丸。”石春林认为,这样的政策充分考虑了职工的利益,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原北京厂区已有70多位技术骨干来到河北新企业工作,全部职工安置平稳有序,人员转移顺利完成。

  就在厂区不远处,一幢4层小楼的“凌云职工之家”装修完毕,作为职工宿舍,这里有食堂、有浴室、有电视。“花大力气解决职工的住宿问题,让远离 家乡的职工们过得舒服点,工作更安心。”李富来说,企业鼓励员工的奉献精神,但更注重依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转移员工,付出多的工人,一定要多奖励。

  更多注重转移项目的绿色提升——守住生态底线,全力融入承接地产业链,重塑新的竞争力

  虽然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很多,但在新兴凌云医药化工厂区里,最让李富来和同事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一根直径83厘米、长1100米的黑色管道。新兴凌云医药化工的搬迁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由这根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促成。

  在北京时,企业生产碳酸氢钠需要的二氧化碳要从方圆200公里的范围内采购。“一天消耗约30吨液态二氧化碳,每天都得拉一车。”石春林告诉记 者。而来到武安,这种高成本的原料就省了。因为一墙之隔的新兴铸管在生产过程中白白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新兴凌云医药化工加以利用,几乎没有成本。

  一根管道把两家原本在生产上没有交集的企业联系起来。如今,新兴凌云医药化工生产线将这些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了零污染产业转移。新企业开工后,碳酸氢钠产量由2万吨/年增至6万吨/年,每年可为京冀两地减少煤炭消耗5.29万吨。

  “凌云化工成功转移,贵在践行了绿色提升的理念。”李富来说,在北京时,他们就是因为缺乏原材料支撑,有少量燃煤排放面临关停,这些提示他们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随着京津冀区域内环保约束的加码,在产业转移中坚持绿色提升的地区将获得更大优势。业内专家认为,凌云化工成功转移,是着力推进产业对接协作、 理顺两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融入承接地的循环产业链,降低成本、减少甚至消除生产污染,是企业 成功转移的关键。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