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更严环保标准 加大执法力度
委员们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大气治理、医疗卫生等建言献策
1月8日,省长张庆伟代表省政府向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我省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抓好重大历史性工程建设,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昨天,记者注意到,省政协委员纷纷递交提案,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针对大气治理、产业集群、金融、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等方面建言献策。
数字新闻
5天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霾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共发生了7次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数为23天,较2015年同期偏多5天。
□本报记者 赵晓华 崔虹
关键词:大气治理
要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加大执法力度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霾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共发生了7次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数为23天,较2015年同期偏多5天。对此,部分省政协委员递交提案,为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刘继台建议,应在京津冀三地建立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建立统一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指挥协调机构,逐步实现三地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措施力度的统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区域性、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最大限度减缓不利扩散条件下污染物的累积速度。而且,京津冀要在机动车污染、煤炭、秸秆、过剩产能等六大重点领域协同治污。
省政协委员、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河北/内蒙古总监郑军英在提案《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建议》中建议,首先可以把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等6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区,建立统一的大气污染应急联动协调机构。同时,探索北京市、天津市支援河北省重点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结对合作机制。下一步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的区域空气污染预警、联动的长效机制。“只有环保高标准才能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郑军英说。
省政协委员王建民希望可以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好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严格重点行业环保排放标准,限期实现河北省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稳定达标。”王建民说,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制定比国内甚至发达国家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督查企业等责任主体严格遵守。“加快建设大型综合沼气工程,调整城镇农村生活用能源种类和结构。”王建民建议,以村镇为单位,根据居住人口、农业种植和养殖情况及原料产量,建立适当规模的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对建设沼气工程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降低沼气发电上网门槛,调动企业投资和开发的积极性。
关键词:金融合作
以金融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政协委员杨伟坤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他建议,应建立京津冀区域协调监管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合作:设立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办公室,为各个层面的对等协商提供服务;建立区域政策协调机制,协调区域间的相关政策,打通区域内金融市场的管制壁垒,促进金融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建立区域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实现区域内金融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区域业务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共享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互通、互联、互认,探索建立京津冀统一抵押质押制度,推动支付结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同城化,鼓励现有的金融机构在区域内增设网点,延伸相关的服务。
“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命脉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京津冀金融业的协调发展,也会进一步完善河北金融业规模的增长。”省政协委员陈智仁建议,通过金融协同发展理念创新、金融宏微观管理创新、金融科技创新驱动,激发京津冀金融市场发展活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此外,我省金融从业机构也要紧密围绕京津冀金融协同战略需要,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逐步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
应加快建设环京津果蔬基地等
京津冀区域经济圈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区域,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产业转型,都对三地协同发展提出了紧迫需求。对此,省政协委员韩谦建议,应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韩谦建议,在产业承接方面,河北省需要有明确的承接标准,“三高一低”产业、低质落后产业、严重不匹配产业、省内冗余产业等产业的承接需要受到严格审核。
“应加快建设环京津果蔬基地、奶源投产和肉类供应基地等,共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加快构建环京津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发展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和河北高产、高效生态农业。”韩谦同时建议,天津市与河北省要侧重加强与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促进高新产业的孵化和转型。而且,京津冀应当就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线”的布局、分工、运输、存放、施工、验收和交用等加强建设,完善标准和规范建设,积极有效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关键词:医疗卫生
推动医保与京津联网
省民建在提案中建议,创建京津冀跨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综合性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综合性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基地,精准搭建功能承接和吸附平台。积极承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转移,在与京津大型医院对接合作上实现突破,在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解决三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问题。推动医保与京津联网,探索建立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核查及即时结报机制。
其次,建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加快推进与京津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健康信息跨区域、跨机构共享,开放卫生计生数据库,推进数据互通共享联用,推进三地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跨区域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远程在线传输等方面实现对接。与北京、天津市专家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大幅提高我省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京津冀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协同机制,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体采购,进一步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
关键词:文化产业
鼓励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大步快进,跨越提升,省民革在提案中建议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筹建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区管理体制;给予“京津冀”文化产业示范区或项目长期的支持,支持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体制创新、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
同时,出台“文化扶持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返还+房屋补贴”的扶持政策,对新兴和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各级财政在安排专项资金方面,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具有战略主导意义的项目,创造综合性投资融资手段和方式;设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现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聚集和全文化产业生态链战略。
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提高京津冀区域内文化产业活力和创意创新水平。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民办非企业文化机构、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各类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提供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