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车日”激发更大开车热情
9月22日,浙江杭州,早高峰7点30分,几位女孩因为挤不上车无奈放弃两辆73路公交车,她们挤上的第3辆73路公交车差点关不上门。“无车日”的杭州:早高峰提早拥堵,公交、地铁比平常更堵,电动车、自行车出行比平时更多;8点30分后,管制区成为公交车、出租车的天下,马路空得像春节假期。虽然马路空旷的场景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对很多上班族来说,“无车日”的通勤是令人烦恼的事情,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9月23日中国青年网)
在“无车日”里拥挤不堪的显然不只有杭州,许多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路段基本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堵车。而乘坐公交的市民,也基本有了在北京乘地铁“挤成照片”的感觉;当然,“挤成照片”的人还是幸运的,还有许多人连公交都挤不上去……在正能量满满、高大上的“无车日”里,“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让许多上班一族牢骚满腹。
笔者所在的城市,相关部门创新发明并设立了一块叫“慢生活体验区”的区域,即划定了一个区域,禁止任何私家车行驶。于是,该区域边界的几个大路口,所有的车辆都必须要调头……原来不堵的路也堵了,原来堵的路更加堵了。于是,在“无车日”里,关于车辆限行、关于公交、关于城市堵车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了集体大讨论。
提倡“无车日”里不开车当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公共活动。环保、绿色、低碳、慢生活,只要你能想象的所有好词,似乎都能给“无车日”加上,所有的“城市病”也都能让“无车日”给治了。然而,如果在“无车日”这样的日子,政府部门不完善公共交通的质量,不扩大公交系统的承运量,只知道呼吁或限制广大市民不开车,就只能造成“人在囧途”的结果。同时,让广大市民必须接受拥挤、上班迟到等现实后,再说不开车的意义非常大、无车日就是好,这种思维也可以被定义为脑残。因此,相信许多人会庆幸,“无车日”只有一天,忍受一天“无车日”,开车的美好日子就要到来。
“无车日”的变味,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跟我国多数城市谈绿色、环保、低碳,相当于秀才遇见兵,因为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根本承担不起绿色环保的公共期待。同时,城市的建设、道路的规划,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印证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城市要想治堵,请先把道路规划好,请先把公交服务质量提高上去,如其不然,开车的舒适性永远也不可能被公交取代——让汽车堵在路上,也不会让位于让人挤在公交车里。
别让“无车日”激发市民更大的开车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各个城市的治理者、决策者就必须要明白,别把“无车日”搞成行为艺术,倡导无车生活不能是全盘否认汽车文明,而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智慧,公交系统、道路系统都需要进一步的升级提质,同时,城市堵车之责不能全推到市民身上。在“无车日”面前,常态化的城市治理以及建设发达的公交系统才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