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2012年以来最高 制造业成主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制造业成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
但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对制造业成本造成了压力。对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制造业降本增效将更多依靠于深化改革和调整布局结构,简单压减开支的做法空间在收窄。
利润行业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新增长点正在形成
据统计,2016年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转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424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利润总额11751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传统能源类行业占比大幅下降,制造业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
2016年,三大盈利行业(电力、汽车、石油加工)利润总额占比65.2%,比上年三大盈利行业(电力、汽车、烟草)所占比重下降10.6个百分点;4个能源类行业(煤炭、电力、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利润总额所占比重为35.3%,比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18.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
同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31.4个百分点,这也是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上升。
其中,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酒饮料和精制茶、等4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656亿元,占14.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6.9个百分点。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等行业已连续三年(2014-2016年)进入十大盈利行业之列。
沈莹表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新动能培育的成果,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象征,也是经济企稳转好的基础之一。
“国有工业的利润构成,在前些年是能源原材料类重化工业占了很大比重,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是相关联的。国家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以后,对先进制造业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结构,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一些智能制造业转型。”沈莹解析道。
深化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成本上涨压力增大的不利因素。2016年11月-2017年1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连续三个月高于出厂价格涨幅。
如何降本增效、保证制造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能,沈莹表示,优化机制、调整布局结构将为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沈莹举例说明:“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强力压减户数层级、推动产业重组整合都被证明是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93家企业法人总户数下降。“压减”经济成效明显,共减亏43.9亿元。
国资委积极推进具有互补优势的中央企业联合重组与业务合作,推动同领域业务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了国有资本配置结构、促进了资本运营效率提升。
2016年,5对10家中央企业实施重组,在重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集团内部业务的专业化整合;设立航材共享平台和煤炭资源重组平台,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和资源整合。中央企业间联合投资、交叉持股、设立基金等资本合作,以及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合作日益加强。
一方面,国家层面的减税降费等政策,为制造业降成本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深化运行机制改革、调整布局结构、优化内部流程、变革商业模式,降本增效可以获得显著成效。
“‘降成本’不再是简单的节省开支的概念,要把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工作做细、做实,才能更好地实现提质增效。”沈莹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