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正扬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解读之二
“新区之新,在于创新。”这是一年多来雄安人的一句口头禅。这个京津保环抱中的新城,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创新写入了基因。在雄安周岁之际,《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落地,绽放美丽容颜。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透过规划纲要的字里行间,雄安,这座创新之城的面貌逐渐清晰生动起来。
雄安理念,高起点规划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在雄安这张白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经过精心规划,遵循一张蓝图。将顶层设计做到极致的雄安新区规划,是各方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
雄安创新,从初心、理念开始。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城市——两个雄安,齐头并进。一个是一砖一瓦砌成的实体城市,一个是数字网络搭建的虚拟城市。未来现实雄安中,一根钢梁都能在虚拟雄安中找到映照,一个控制阀门都可以被赋予一个IP地址,实体雄安将与数字雄安同步互动、共生共荣。
这是中国传统中从未有过的城市——生态优先,蓝绿主导。“在雄安,‘城’这个字被放在‘水林田淀’之后,先留足70%的蓝绿空间,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再着手建城。”参与雄安规划工作的深圳规划国土委副主任徐荣说,生态环境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城市发展的前提,雄安依循生态本底建设,让城市有机地嵌入自然环境之中,既体现了从立足城市开发建设为主转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保护发展为主线的现代规划理念,又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
这是世界舞台上万众瞩目的城市——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际人才引进,国际科技合作,外资外企涌入,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遍地开花,雄安瞄准的是全球创新高地。“中国已经从一个地区性大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我们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北京新的两翼之一的雄安,当然要对标全球,迎接八方来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这是复兴之路上引领示范的城市——创新驱动,科技引领。雄安有九大创新指标,标明到203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80%……“不少指标都是世界领先,雄安发展不依靠土地财政,不依赖资源消耗,创新是真正的第一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雄安创造,敢为天下先
雄安新区的建设,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创新资源就是雄安将要承接的非首都功能中的一大重点。
哪些机构将汇聚在这座创新新城?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些高端医疗健康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还有一批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企业。这里还会建起雄安的“中关村”,孕育出雄安的独角兽企业,建起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培养出雄安的顶尖学子,会建起雄安的自贸区,打造雄安的自由化贸易。
“雄安承接的是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在徐荣看来,这座新城瞄准的是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的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创新使命远不止承接,更在于创造。“雄安的创新,是人无我有的原创,是敢为天下先的引领。雄安将成为京津冀创新的源头,全国创新发展的样板。”邬贺铨说。
创造新产业,提升动力加速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五大高端高新产业已在规划蓝图上一一落子,有序分布。“高端高新产业不搞同质化,别的城市没有的、发展难度大风险高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都鼓励落户雄安。”邬贺铨举例,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汽车电子产业、工业互联网软件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都是我国当前创新薄弱但后续发展空间超万亿元规模的前瞻产业。雄安要发展的是这样的产业,创造更多原始创新的知识产权,补齐我国产业发展的短板。
创造新互补,打造京津冀新增长极。有这样一组数字:北京中关村的成果转化落地40%在北京,超过半数在长三角、珠三角,仅有少部分在河北。为什么河北创新成果转化如此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京津冀产业有差异没互补。”邬贺铨介绍,河北产业偏“重”,诸如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等高新成果转化在这里找不到配套,只能绕远路到配套齐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补上北方高端高新产业的缺口是雄安的使命之一,雄安要挑起三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担子,完善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链,未来将成为产业创新的源头,将创新成果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邬贺铨说。
创造新融合,打通创新发展产业链。邬贺铨介绍,雄安至少有“三个融合”走在前列。首先是产城融合,以水定产,以产兴城,依照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布局产业。其次是产学研融合,彻底打通产学研体系,“企业直接走进高校课堂、实验室,参与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第三是军民深度融合,“打造军民融合试验场,打开‘民参军’的渠道,加快军用技术对民用技术的辐射。”邬贺铨说。
创造新文化,营造宽容自由的创新氛围。硬科技的激发还需要软环境的支撑。疏解对象、创新人才为何要来雄安?规划纲要里给出了太多答案: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90%的绿色出行;高质量现代学校,高标准医疗卫生资源;多渠道保障的住房,职住均衡的街区……杨保军认为,雄安要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大城市病”的城市,优良的城市环境、丰富的文体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会凝聚宽松自由的社会创新氛围,“未来的创新不一定在实验室里,很多会发生在街头巷尾的聊天里,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触动碰撞中。生活、工作和创新将没有界限、彼此融合。”
雄安改革,白纸绘新篇
一个创新高地的崛起,必然背靠一个体制机制的新高地。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样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雄安开出了一张力度前所未有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清单。“雄安是一张崭新的白纸,没有其他城市的既有包袱,是最好的改革创新试验田。”邬贺铨表示。
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管理层级简化,“放管服”力度升级。雄安新区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稳定雄安财源,金融创新先行先试。规划纲要明确了雄安建设资金的筹措机制,中央财政通过设立雄安综合财力补助,统筹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长期财务支持力度等方式,长期稳定支持新区建设。“中央政府还赋予了雄安财税金融创新的权利,新的税收政策、金融试验试点、对外开放新举措都可以在新区先行先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一起建设雄安。”邬贺铨说,这样自由开放的创新环境也吸引了国外投资者,雄安改革被世界看好。
创新人才人口管理,建立人才特区,实施积分落户。探索实行最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采用技术移民等国际人才引进方式,实行最开放的人才引进制度。邬贺铨表示,“雄安的公共服务、人才政策的软实力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多元化住房供给,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
拉满创新弓弦,高扬改革风帆。雄安新区的未来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在徐荣看来,从深圳特区的“起跑”,到浦东新区的“并跑”,再到雄安新区的“领跑”,不仅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更为世界转型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任重道远。“建设雄安,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锐意改革,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圆满完成这项历史性工程!”邬贺铨充满信心地说。(徐运平 张志锋 赵展慧 杨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