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协同创新“组合拳” ——访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
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访谈
□本报记者 郭 伟
党的十八大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深度激发“双创”活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如何以创新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
“实现创新驱动,我省必须补齐‘四大短板’。”王志欣认为,我省科技创新的短板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偏低,全省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5%,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创新主体偏少,鲜有像华为等重量级、旗舰型创新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质量差、数量少问题仍显突出;创新人才匮乏,研发人员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与协同发展相适应、与创新驱动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雁阵”尚未形成。
“创新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补齐短板,必须打好协同创新‘组合拳’,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王志欣说,2016年,我省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3%;产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重点支持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品牌产品,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与京津共建50家科技园区和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争取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我省。
“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突出‘五个精准’,重点突破。”王志欣介绍,2016年,省科技厅将精准发力抓专项,组织实施大数据应用、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创新等六大科技专项,建设5至8个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研发推出50个重大新产品,培育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精准服务抓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五年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五年成长计划、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三优”工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量身定制服务。全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引进50个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创新创业团队。精准定位抓平台,全力推动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链条。力争一批省级高新区晋级国家队。力争新增4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准对接抓共建,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共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行动、“双创”促转型联动行动。找准京津创新资源与我省需求的契合点,共建一批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交易市场等。精准施策抓“双创”,利用京津众创空间品牌输出,借势在我省加快设立一批分支机构,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高新区、高校院所等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2016年,重点引进100名京津创业导师,培育100名省内创业导师,认定100个省级众创空间,引进100家创投机构,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团队和创新主体。
“通过这些兼具密度与力度的‘组合拳’,切实供给、释放新需求。”王志欣说,这将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