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印发 国家实验室呼之欲出
中国科技网讯 为解决我国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近日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
方案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着眼长远和全局,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统筹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
方案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进行布局建设。
第一类,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突出国家意志和目标导向,采取统筹规划、自上而下为主的决策方式,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组建,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在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组建(地名加学科名)国家研究中心,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调整和统筹布局,对处于国际上领跑、并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处于长期跟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重新确定研究方向和任务,对多年来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予以调整。
第二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第三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方案提出要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突出财政稳定支持,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第三方考核评估,根据考核评估情况,采用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基地能力建设。
方案要求2018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基地和人才专项”运行,不再保留优化整合之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经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