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下一站:城市副中心

28.06.2016  10:46

房租日租金不到2元钱一平方米,可用建筑空间多达上百万平方米……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伍建民透露,科技企业、创业企业现在前往城市副中心通州发展,将是一项非常有前瞻性的选择。

具备较好创新发展基础

伍建民说,城市副中心目前已经具备较好的创新发展基础。从科技创新环境来看,通州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立通州工作站后,已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66家,推动研究试验基地、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面向城市副中心开放共享。

城市副中心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该区域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近100个,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7669件,年均增长25%。同时,通州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3家,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州园占275家,园内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成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重点园区,吸引6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被授予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鼓励创新“利好消息”纷至沓来

城市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的“利好消息”将纷至沓来。

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要将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结合起来,依托城市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吸引技术、人才、资本、成果、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聚集,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今后,本市将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方式,促进经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城市副中心示范应用。

按照市科委规划,“首都国际人才港”将在通州建设和运行,成为高层次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出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走进去”的社会化平台也将成立,将城市副中心作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通过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城市副中心的中小企业将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和北京股权交易中心。

今后,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将在城市副中心布局和配置。中心城区的孵化机构、众创空间也将向城市副中心辐射扩散。政府部门将鼓励国际科技组织、跨国公司在城市副中心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分支机构;依托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园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促成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项目落地。

创新发展空间优势非常大

创新创业空间优势非常大!”伍建民鼓励更多科技人员,下一站创新创业可以选择前往城市副中心,“前两年建的写字楼,历史上留下来的工业大院,上百万平方米建筑都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空间。

据他介绍,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通州台湖)的园中园项目,川谷汇·北京总部规划占地218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片法式独栋建筑群。市科委引导并调动中关村优势资源,初步集聚了一批交易所、投资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产业市场要素单位。北斗卫星项目、绿色环保项目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即将入驻川谷汇·北京总部。这里将成为吸引“高精尖”企业落户的重要区域。

未来,城市副中心还将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支持城市副中心同河北、天津特别是毗邻的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加强协同合作,构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等三个机制。同时,这里还将建设创新资源、创新攻关和创新成果等三个平台,支持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重点任务,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童曙泉)

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利好”要点

1、支持“首都国际人才港”建设和运行,成为高层次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

2、采取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方式,促进经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城市副中心示范应用。

3、促进科技和资本紧密结合,支持城市副中心的中小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和北京股权交易中心。

4、鼓励和支持城市副中心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承担国家和本市的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5、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支持和引导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中韩企业合作创新中心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城市副中心作为重要的技术转移区域,打造面向国内外的技术转移集聚区。

6、建设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

7、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城市副中心的工业大院进行调整升级,支持生物医药、科技农业、信息技术、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培育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

8、推动“设计之都”通州示范园区建设。

9、支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努力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全国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引领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样板区、全市低碳排放先行区。

10、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示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建设辐射全区的路网智能监控体系,缓解城市副中心建设中人口、车辆快速增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