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凤:勤勉教学三尺讲台育骄子 潜心科研数载寒窗创新篇

05.06.2014  19:33


勤勉教学三尺讲台育骄子 潜心科研数载寒窗创新篇

——专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刘春凤教授

学生记者 董波

刘春凤,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我校学术带头人,《数值计算方法》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

                                                              学生记者采访刘春风教授 学生记者朱望乐 摄

刘教授任教20多年来,勤勉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多项教学科研荣誉,为学校的数学基础教学和科研竞赛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期,鉴于刘春凤教授多年来对数学建模教育和数学建模竞赛的贡献,又被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为此,校大学生记者团亲自采访了刘春凤教授,详细深入地了解了她的先进事迹。

多年指导我校数学建模竞赛,屡获佳绩

我校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以来,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早在97年,就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两队参赛双双获得一等奖,一举填补了河北省这一赛事的空白。今年,我校数学建模指导教师指导的轻院学子再创佳绩,获奖数量与比例创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历史新高。分别有三个代表队获得河北赛区一等奖和六个代表队获得河北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怀着对我校建模师生的钦佩,我们参观了数学建模展览室,在那里我们看到、听到并感受到了数学建模的细节。建模竞赛从知识普及、队员选拔、强化训练到全国竞赛和国际竞赛,这一系列活动都有一个清晰而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工作流程。细细体会这流程中所伴随着的建模师生经历的日日夜夜,敬意油然而生,进而深深体会到:我校数学建模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绝非意料之外,当在情理之中。

                                    建模成果 学生记者朱望乐 摄

通过采访,我们认为我校数学建模成绩得取得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历届校领导的重视和亲切关怀。在展览室,我们看到了校领导亲自对数学建模精神的题词“拼搏奉献,团结协作,务实创新”。这12个字,非常准确地揭示出了我校数学建模屡获佳绩的原因,以及校领导对我校数学建模的殷切希望,也勉励着我一届又一届数学建模师生 同时,学校也为建模学生提供了专用教室和一些其他的硬件设施。刘教授说:“张玉柱书记多次亲自为数学建模获奖选手颁奖;每次大年三十,校领导都会与正在准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师生们一起吃饺子……”我校领导对数学建模的高度重视,是我校数学建模能取得骄人成绩的直接原因。

2.数学建模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勤勉敬业精神。与其他的一些院校相比,我校并没有专职建模培训教师,现有的建模指导老师不仅都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得承担着数学建模的培训工作,包括建模培训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查找资料和在比赛前的各项指导等等,工作十分繁琐。由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分别早每年的9月和2月举行,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牺牲寒暑假时间为学生们进行培训,许多老师的春节都是在给学生的培训中度过的。所以,为了培育出扎实优秀的数学建模选手,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老师们真的牺牲了太多,这已经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共识!历届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广泛投入,保持了我校数学建模品牌的光泽,是我校数学建模能取得骄人成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学生赠送的锦旗、牌匾等物品 学生记者朱望乐 摄

采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建模过程中浓浓的师生情。在展览室,我们看到了一些往届建模获奖选手自愿为老师们作的锦旗和牌匾。其中,09参赛队员献的一个牌匾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谢恩师,三尺讲台育骄子;祝母校,冀东大地创新篇”。采访中刘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节:“在数学建模期间,老师和学生们经常朝夕相处,有时学生们经常顾不得吃饭,老师就把煮好了的鸡蛋的皮剖好,放在建模同学的桌前,让他们赶快吃、赶快吃……”通过数学建模,师生间接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们虽说是师生,却有着浓浓的朋友之情,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也许这就是数学建模的魅力。

3.学生们积极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刘老师给我们说,参加数学建模学生的热情很高,在参赛中往往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97年时,我校数学建模的硬件设施还很艰苦,当时仅有“286”式的计算机, 而且数量也不够。但学生们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客服了诸多困难,计算机不够,大家就白天黑夜的用手算。在与全国院校比拼中,当年勇获了两个国际一等奖,取得了令人兴奋地成绩。

在数学建模的几个月里,学生们朝夕相处,互助共勉,成为了终身的朋友。刘老师向我们说到,整个数学建模过程对一个学生的培养提升,特别是内在底蕴的提升是相当大的。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学逻辑的分析、把工程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们的人生境界提高了很多。

勤勉教学,潜心科研,推动着我校数学学科建设

任教20多年来,刘教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直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基础课教学工作。为本科生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课程;为研究生主讲《数值分析》和《高等数值分析》课程,为数学专业主讲《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数值分析》和《数学实验》课程,主编教材10部,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20篇。

刘教授也是我校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数值计算方法》的负责人。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时,克服了诸多外在和内在的困难,经历经了许多曲折,才获得了这项成绩。在此期间,一件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09年11月,当时由于下雪地滑,刘老师的腿不幸腿骨折,至今腿上还有2个钉子。申报精品课期间,刘老师不顾病痛坚持工作,带领课程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完成了申报任务。2010年7月申报成功的消息传来,极大地鼓舞了我校的学科建设。

刘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勇于开拓,为我校的数学基础教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着我校的数学学科建设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大师风采永难忘

在采访中,刘老师讲话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彰显出了很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记得刘老师在向我们讲述现在数学界中很前沿的一门科学“教育数学”时,给我们用核桃作比喻,十分形象:传统的数学教育就像教给学生如何去砸核桃,而教育数学是一种去研究如何改造核桃的结构,使核桃仁更容易被获得。在讲到数学教学时,刘老师认为数学课应该分层培养,更好地与专业课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学了数学该怎样用、用在哪。

                                                              刘春凤教授和学生记者合影 学生记者朱望乐 摄

刘老师对于数学的阐释,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给我们讲,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数学素质”。她不仅仅给人以知识,更教给人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思路。从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刘教授的大师风范,更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