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海:一道节俭令,多少“裸泳”者

17.06.2014  13:26

    节俭令颁布两年来,演出市场两极分化严重。那些高度市场化的公司,因为从来靠无可靠,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当年那些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这其中,不乏多个“”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他们身后,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老板们琢磨怎样转行。(6月16日《京华时报》)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用到节俭令颁布之后的演出市场也再恰当不过。其实不仅是演出市场,从高价挂历到豪华月饼,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形。毫不夸张地说,一道节俭令,让不止一个“裸泳”者现身。

    在国内做生意,向来存在一条最容易赚钱的路子,就是吃政府财政的蛋糕,靠关系吃饭。开个饭店宾馆,有政府定点,造个香烟白酒,有政府专供,反正只要搭上了政府这条船,就不愁财源滚滚。那位开办演出公司的前《同一首歌》的工作人员就坦承,“要想赚钱,就要抓住政府和国企这两个大金主”。

    当然,想抓住这两个大金主也并不容易,在现实中,这样的生意或者需要神秘莫测的背景,或者需要不为人知的幕后操作,蛋糕虽然诱人,但并非人人能够染指。这种现状,既会影响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又会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更可能会因此而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

    有点社会关系,随便找几个人组织个班子,拉几个明星就大把地捞钱,这不正常。不客气地说,一些地方政府天天办晚会、事事请明星的作法,是典型的奢靡之风,只会浪费公帑。靠政府消费带动起来的文艺市场繁荣,也只是畸形的繁荣,只会助长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对关系的钻营,无益于市场的公平。

    节俭令颁布之后,很多背靠政府的经营者遭遇了生意上的寒冬,这是好事。一是政府的钱可以省下来,更多的用于民生方面,二是在市场竞争的体制之下,企业会把更多的心思用到产品的质量上、服务的水平上。最终收到的效果,是给我们每个纳税人省钱,是让我们的市场更公平、更完善。

    一道节俭令,多少“裸泳”者。我们不用怕在政府公款消费“退潮”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现出原形。套用一句话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掉的只是投机与腐败,得到的将是社会的公平和发展的机遇。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该从更多的方面剥离政府和权力对市场的影响,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也应该不止于节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