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犹如带刺玫瑰

30.11.2015  12:41

  这两年,分享经济火了。有车一族将私家车接入打车平台,就能兼职干专车、顺风车;房主把空闲民宅放上短租平台,就能做起宾馆生意;甚至,你若愿分享停车位、厕所,也能通过互联网寻到应答者、赚点零花钱。凭借新的商业模式,国外的Uber(优步)、Airbnb(空中食宿)席卷全球,国内的滴滴、易到等打车平台,小猪、蚂蚁等租房平台,丁丁、有车位等停车平台也风生水起。

  火了的分享经济也没少惹火上身。前不久,北京一位兼职顺风车的私家车主强奸了女乘客,引来坊间不少质疑。诸如此类的法律案件和交易纠纷,眼下并不鲜见。新模式还拨动了传统从业者的神经:一些的哥因不满私家车抢活而集体罢工,一些国外酒店也撺掇当地封杀租房平台。

  既受青睐,又惹麻烦,分享经济就像一枝“带刺的玫瑰”。一方面,它看上去很美:对提供者来说,与他人分享使用权,既没失去所有权,还能创造价值;对使用者而言,选择更丰富、价格更低廉、消费更便利、信息也更透明;而站在全社会看,闲置资源盘活了,资源消耗减少了,供给规模做大了,还能解决部分就业。可另一方面,它摸上去又很扎手:个人经过简单的资质审核能接入平台,拉低了入行门槛、推高了安全风险;市场供给短期内激增,动摇了行业固有秩序,甚至加剧失业。

  对于飘逸着芬芳的艳丽玫瑰,我们没理由绕道而行。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分享经济”,就是为它正了名。然而,要让分享经济正名之后走上正轨,就得颇费些思量,解决好它的负外部性问题。

  最大难题之一是对传统行业秩序的挑战。需求再无限、用户也有限,要让后来者纯作增量几乎不可能。今后,分享经济越发展,新旧矛盾就越显化,也就越发呼吁政府“说句公道话”。其实,在竞争格局多变、技术更新加速的迷局之中,你很难简单算出支持哪方能增加就业岗位和GDP总量,政策再高明也敌不过众人用脚投票的选择。对监管者来说,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当好服务员,管好该管的,剩下交市场。

  哪些该管?损害消费者人身财产的风险当然要管控起来,甚至严管。眼下,有些平台企业为了盈利扩张,在把关审核上打马虎眼。这就需要完善法律和制度,让平台负起主体责任来。当然,方式不妨灵活些,可以是通过严厉的事后追惩让其不敢漠视风险,也可以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实时运行平台纳入监管等等。

  哪些不该管?可能挫伤创新积极性的往往就不该管。新模式毕竟不同以往,若拿一把老尺子量到底,就很可能长不大。比如要求大量兼职者与平台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强制专车与出租车一样8年报废,或要求民宅也具备与宾馆同样的经营资质等就值得商榷。又如,违背市场规律、打压成长空间的措施也没必要出台。分享经济体量越大、成本越低,也就越发彰显分享的本意。因此,既然要发展天生有做大冲动的分享经济,那就应遵照市场规律,不要总操心谁会一家独大、给市场份额划什么杠杠,毕竟我们要反的主要是垄断行为。

  玫瑰惹人爱,带刺令人忧。要想既嗅花朵之香,又避扎手之痛,就看你捧得是否巧妙了。(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