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生经历解析表演技巧

26.12.2014  13:03

 

 

分享人生经历解析表演技巧

京剧名家张建国

回母校开讲

记者 黄蓥

都知道作为奚派杰出传人的张建国很优秀,今天听了他的经历才明白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昨天下午,国家京剧院一行十余人在石家庄市艺校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市艺校毕业生——现任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的奚派老生张建国。此次他特别准备了《京剧“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京剧知识讲座及表演示范,不但解析多年来的艺术心得,更分享成长经历。来自市艺校和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评剧传承基地的师生,以及部分票友等200多人聆听了他的讲座。

【现场】

唱得好说得好书法也不错

说起出生于晋州的张建国,庄里戏迷对这位老乡舞台上的辉煌了如指掌:当年他只身闯上海,连唱三天一炮打红,被称为“小演员轰动大上海”。迄今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新剧目调演“程长庚大奖”、梅花奖、中国京剧节金奖等各类大奖他都拿过。最为人称道的是,作为奚派艺术的传承者,张建国不仅继承了奚派的内涵,还发挥自身特长,更把奚派艺术与其他流派相互融合借鉴,独辟“”径。而这次回家乡,张建国让大家看到了他舞台下的另外一面。

他口才了得,从历史渊源到个人心得,深入浅出将京剧“四功五法”娓娓道来;他书法不俗,已经练了十年书法的他昨天当场手书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赢得一片惊艳的叫好。

最让大家难忘的还是张建国面对坎坷时的坚韧。一心想学戏的他因为各种原因,直到14岁时才得以进入石家庄市艺校前身——石家庄地区文艺学习班学戏,“在学校我不是好学生,文不成武不就。”1975年张建国分配到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后暗下决心要苦练,“每天4:30起床,连跑带走25分钟到郊外菜地里喊嗓子,晚上8:30到体育馆跑圆场等。”尽管练得苦他仍咬牙坚持,在他看来:“一个演员必须有一口气,不服人的气。这不是瞧不起别人,而是不服‘他人行我怎么能不行’。下多大功夫就有多大收获。”张建国很感念成长中教过他的老师,“我走到56岁遇到那么多好老师,恩师张荣培跟我的父亲一样。我的一切都是老师给的,永远感恩。

对此石家庄市艺校校长王刚说,张建国这次选择回母校开展主题实践,一是他跟母校感情深,再就是他对培育京剧人才非常关注,“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从事京剧专业教育的市级艺校就我们一家,我们欢迎更多优秀艺术家来讲学,让学生们不但学习他们的艺术技巧,更学到他们最宝贵的精神。

【对话】

记者:这次讲座想传递怎样的心声?

张建国:此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选择石家庄市艺校是对母校天然的亲近,也想跟学生们聊聊。都知道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没有好演员,戏就演不好。我很注重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的培养,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学戏没有捷径可走,光听听录音看看录像不行,必须脚踏实地,要吃苦要流汗才能出来,才能站到台上。

记者:还记得当年在母校的日子吗?

张建国:当然,我们那时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当时学校在一个巷子里,我们练功就是在泥地上挖个坑开始练。最难忘的是我小时候就因为唱京剧在家乡有点小名气,到学校后想唱英雄人物,老师总不让,这让好强的我不服气,毕业后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换个人,每天练功很苦。

记者:听说您现在还是每天坚持练功?

张建国:每天三四个小时耗腿吊嗓子和写字。我经常跟团里年轻人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滴汗水一份幸福。我是农民出身,父亲经常跟我讲一句话:“春天和秋天等于一个人生,春天是年轻时,秋天就是人的暮年,春天种的种子多了,秋天才能得到的多。

记者:很多人都在夸您嗓子好。

张建国:我嗓子完全是练出来的。人常说眼高手低,我觉得“眼高”就是一个人的艺术素质和见解,而“手低”则是一个人的能力。艺术是一生的,得到了还要维持,还要继续往前走,还要不断练习,你的眼界在不断提高,但你的能力却达不到那是多么痛苦。我天天练习,就是要让能力不能低于我的眼界,才能在舞台上尽情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每天演出后得到观众认可,特别是演场好戏,将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时候。

记者:大家眼中您早已功成名就,还有很想做的事情吗?

张建国:最想做的还是利用这几年,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再排几部好戏。以前我也排了些新戏,也得到观众认可,但我自己不是很满意。现在还在选剧本,初步选定王安石的题材。如今大家都在思考京剧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我也在琢磨创排更有传统京剧味道还挺时尚的新戏。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