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市城事:政府出资解决高层吃水难 迟迟未动工
【现场】
场地围起俩月迟迟未动工
昨日(2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槐中路与煤机街交口附近的石府小区。一走进小区正大门,迎面便是一个环岛花池。此时此刻,面积并不大的花池四周均被蓝色的彩钢板围起来,一些长得较高的松树和冬青依然清晰可见。记者沿小区主干道往里走,到处堆积的都是沙土和砖石,这里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人们也在紧张而忙碌地对路面进行施工。
住在6号楼顶层的李师傅说,他1997年搬入,当时小区里有二次加压设备,在环岛花池下,没几年就不能使用了。大约从三年前,小区“水压低、吃水难”现象逐渐凸显,尤其是4层以上居民家中,经常停水。“冬天还好,虽然水流细,但每天基本上都能正常用水,夏天只在三餐点儿有水,满足喝水做饭刷碗,像洗澡、洗衣服根本就别想。”随后记者跟他来到家中,打开水龙头,水流很细,他家的厨房和厕所里常年备着储水用具。
李师傅称,大约在两个月前,物业工作人员登门,说政府为解决小区长期“吃水难”要出资安装二次加压设备,挨家挨户签字征求意见。一听是好事,李师傅痛痛快快地签了字,然而没过多久,他便听说物业要在安装设备的环岛花池里盖一栋三层小楼,“如果只是安装设备的话一间小房就够了,根本没必要盖楼。”李师傅说,当时很多人都不赞同,纷纷找物业理论,“后来经过协调,盖楼的事不了了之,但安装设备的事也搁浅了,还是有人不赞同。”
居民王先生则说,他住5楼,“吃水难”令他十分崩溃。一听说政府要给小区安装二次加压设备,他开心得不得了。“住得低的人是无法体会到我们的痛苦的,可居然有人阻止,据说是怕破坏绿地、影响小区风水。”对于这种说法,王先生哭笑不得。
小区里,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住在4层以上的居民,大家对安装设备的事都表示赞同,并已在征求意见书上签了字。而不赞同的居民,主要集中在2、3号等楼,这些楼分布在环岛花池附近。
据3号楼1楼的一位居民说,他没有签字,原因有四个。一是自家距离环岛花池只有10多米远,他担心设备安装后会产生噪音;二是小区的管道都已老化,他担心会对管道造成更大压力,导致破裂;三是小区未收物业费,设备安装后所产生的电费、维护费、清洗费等等都是个问题;四是安装设备就要在花池里盖房,由于车辆都要环绕花池而行,他担心盖起来的设备房会影响视线,不安全。“安装二次加压设备解决吃水难我举双手赞同,但不同意在花池里安,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他说。
【调查】
物业:只盖设备房也有人不赞成
随后,记者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对于有居民反映的物业要在环岛花池盖三层设备房一事,物业刘经理解释,起初的确想盖栋三层楼,向上级部门递交的方案是,一楼作为“老年餐厅”,方便老人用餐;二楼作为“老年活动室”,方便老人活动;三楼作为居委会和物业的办公场所,方便居民办事。但当时引发居民不满,物业便没再继续。
今年8月,政府要为小区安装二次加压设备,物业又出了第二份方案,主要针对设备的安装。小区原二次加压设备本身就位于环岛花池,主管道也分布在花池下方,专业人士来小区考察后得出结论,只能将设备安装在此。而物业与居委会商议后,同时考虑到一些居民的意见,制定的方案已经尽量将设备房往下沉,水池设计在地下5米处,并不会造成噪音污染、设备房遮挡视线等问题。
居委会、区住建局:打报告商谈办法
对此,辖区石府社区居委会张书记说,石府小区的“吃水难”从三年前开始出现,一直是个“老大难”。本次要为小区安装二次加压设备,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目的就是为改变目前现状。
安装设备需要有设备房,而最合适也几乎是唯一合适的地方就是小区在20年前就预留下来的二次加压设备安装点,即环岛花池里。张书记说,考虑到广大居民的利益,起初居委会就跟物业说,要在花池上盖设备房一定要先征求居民意见。于是大约在两个月前,物业挨家挨户入户征求意见、签字。“小区共1300余户,经过挨家挨户走访,将近75%的居民签字同意,达到了三分之二。”然而后来由于一些居民的反对,工程迟迟开展不起来。
张书记说,目前二次加压设备的安装施工暂缓,居委会也已经向上级打了报告,商讨解决办法。“如果这次安装不了二次加压设备,错过这班惠民车,真不知道未来小区何时才能解决吃水难现状,只能期盼小区居民互相理解。”
针对此事,采访当天记者联系上裕华区住建局物业处,一位工作人员说,即便是惠民工程,也要征求广大业主的同意才行,如果有人不赞成,也只能继续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如果错过工期,二次加压设备肯定就安装不了了,还是得做反对者的思想工作。”他说。
昨日,家住裕华区石府小区的居民王先生致电本报,反映了一件令他哭笑不得的事。原来,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二次加压设备,4层以上“吃水难”的现象已持续了三四年,近期为解决这一问题,由政府出资要在小区里安装二次加压设备,设备房要建在一进小区大门的环岛花池里。“原本是件好事,却遭到一些居民反对。”王先生说从挨家挨户签字征求意见至今日,已拖了两个月时间,他很担心小区就此错过这班“惠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