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寨日月明 ——走进武安市安子岭村

29.02.2016  09:34

  安子岭和凤凰山寨远景。本报记者田瑞夫摄

  冬日的一天,冀南大地雾霾重重,但来到太行山深处却是丽日晴空,似与山外不是同一个世界。远远望见一个村子,后山上是连绵起伏的石头城墙,像一段古长城巍峨屹立着,护卫着村庄的安全。跟我一起采访的冶陶镇文化站站长郝海庆说,这就是安子岭村。“后山上有一座‘凤凰山寨’,它不仅名字美丽而且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一踏入村子,我们便被一个神奇的景象吸引。在村口的菩萨殿两旁各有一个巨大的水池,水光潋滟,一个水池是月牙形的,另一个是圆形的。想必这就是安子岭村闻名的“日月池”了吧。村里73岁的老人乔红生说,日月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几百年来护佑着整个村庄。“日月池象征着日月同辉,祖先是想让安子岭村世世代代都能承受日月的护佑,与日月共长久。”其实,日月池最初的功能是村里泄洪和生产生活用水的蓄水池。每当山洪奔涌而来时,这里泄洪储水;每当大旱之年,这里储存的水就可以缓解村民的无水之苦。从这个层面讲,日月池确实曾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如今,日月池早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人们有了洁净的水源,它们便渐渐演变成村子的象征,村民们常怀感恩之心,对日月池恭敬有加,每逢节庆都对它们进行拜祭,视之为神明之地。渐渐地,日月池变成了这个美丽村庄的一处独特风景,每每有来村子旅游的客人,看到日月池后,都会惊叹于安子岭先民的睿智,赞叹设计者将朴素的自然情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完美融合的创举。

  据《武安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以前,初有吴姓人氏来此垦荒定居,后在明弘治年间,来者日众,渐成村落,后成为一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因该村前有一岭形似马鞍,故取村名“鞍子岭”,因“”与“”同音,后演变为“安子岭”。

  安子岭整个村落,呈不规则长方形,村里的民居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全石古建筑,也被称为“石头村”。街道全是用青石条、石板铺成,每户都是用青石砌成的四合院,每座院又都是倚山筑起,一层高于一层,院内地面、主房、配房、水窖、马棚也全是青石砌成的,大部分古民居为青石楼房,户户院内存有石杵、石臼、石桌、石凳等用具。徜徉在安子岭的街头巷尾,犹如踏进了一个神奇的石头古堡,令人流连忘返。

  最吸引我们的是位于村西南凤凰山顶的凤凰山寨,沿着石头砌成的小路向上攀登,大约走了几里路,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村里的七旬老者仍健步如飞、气定神闲。眼前的凤凰山寨雄伟风姿犹在,山寨的寨墙倚山势而建,最低处7.5米左右,最高处达10余米,全部由当地青石粗略打磨砌成,墙上设垛口,逶迤远去,犹如巍峨的古长城。据说,凤凰山寨始建于明代后期,是村民们自发为防御匪寇抢掠和躲避战乱修筑而成。山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寨是战备区,平面呈三角形,后寨是居住区,门外置一影壁宽4米、高4米。据村民介绍,当年如遇匪患,村民们则拖家带口到山寨里避难,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凤凰山寨修筑坚固,设备齐全,在当时是护佑一方百姓的平安之所。

  站在凤凰山寨的断壁残垣上,凛凛山风袭来,远眺山巅云起云落,俯瞰山下村庄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不禁感慨万千。时代变迁,村民生活富足安康,而每一位安子岭人的心底一定还有一幅难忘的图景:美丽的凤凰山寨日月,映照着过往的岁月,那不只是苦难,还有难以割舍的乡情和悠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