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费,“减”出发展高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那么,减税降费措施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企业对减税降费还有什么新期待?今年降成本的着力点在哪些方面?本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
减税降费的力度不断加码,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活力更足
山东淄博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6号车间里,整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从化浆、抄纸、卷取再到包装入库的全过程,人工智能设备在这里尽情施展。
“这几年,公司新上了多条生产线,新上设备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罗列,而是紧跟科技前沿,像我们刚建成的23号造纸机,自动化水平高,年生产壁纸原纸4万吨,仅用了40多人!”公司董事长李学峰说,“现在,自动化工程师对化浆工段设备进行数控改造,实现了连续磨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员工少跑腿、数据多走路。”
成本降下来,质量提上去。去年4月11日,公司成功研发出ADO表层纸,经世界最大的强化木地板德国制造商试用后,得到德方生产总裁高度评价:“齐峰的质量令我们尊重。”
在近几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从哪儿获得了转型升级的资金呢?
“国家接连出台针对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公司财务总监张淑芳告诉记者,集团旗下的淄博欧木特种纸业公司,去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减少企业所得税750万元,公司被税务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又将减少企业所得税1700万元。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减税降费是降成本的有力举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各种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2017年继续减少1万亿元。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同比减少0.28元,降成本政策效果明显。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快,稳中向好态势明显。
“实体经济能取得这么亮丽的成绩单,与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有直接关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制造业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迸发出更大活力,也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使企业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增强。
河北肃宁县距离雄安新区60公里,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黄金区位。2015年,响应京津冀一体化要求,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从北京整体搬迁至肃宁工业区,公司由此进入全面建设周期,精装车间、平装车间、成品库房、宿舍楼、办公楼、原材料库房、食堂等基建项目相继竣工,全部工程款项2300余万元,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
“公司刚刚搬迁至肃宁工业区时,各种费用开销特别大,一度有点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企业赶上了营改增全面扩围的好时机,特别是2016年开始把不动产建设支出也纳入了抵扣范围,企业建设厂房的投入能带来税收抵扣,两年下来税费减少500多万元,切实减负了。”公司负责人何伟告诉记者,凭借营改增给企业省出来的钱,他们先后从德国引进了2条柯尔布斯精装联动线、1台对开单色双面平版胶印机等高新印刷技术装备,还新上了VOCs达标排放装置,极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还兼顾了企业的环保效益。
受益于减税降费的不只有齐峰、鹏润这样的大企业,作为吸纳社会就业、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小微企业一直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特殊关照,一批小微企业踩着时间点享受到了精准减税措施。
湖北宜昌润捷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2016年,公司应纳所得税额为26.27万元,享受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3.9万元。“去年国家政策范围提高到50万元,我们的应纳所得额增长到48.19万元,又一次享受到税收减免7.2万元,这可相当于2名员工的全年工资。”公司负责人李运蓉说。
除了减税,一系列降费措施的推行,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湖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陈礼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6年起,公司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从20%降到19%,失业保险费用率从2%降到1%,其中单位缴费比例由1.5%降到0.7%,个人由0.5%降到0.3%,公司平均每月减少社保费用总计12万多元。
为企业减负,也要在人工、环境、土地、融资等其它成本方面出实招硬招
对于2018年的减税降费,不少企业有新期待。
河北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池隔膜,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游。近两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倒逼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我们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业的技术创新,不用太多投入,研发出来的东西马上就能投入市场变现,我们的隔膜产品在锂电池结构中,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公司财务部长刘明辉介绍,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因此这种产品的科技研发很关键,一项成果出来往往要经过多次试验过程,尤其是原材料消耗特别大,研发成本投入较高。
“国家针对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支持,有效抵减了我们相当一部分研发成本,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刘明辉说,从近年来公司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看,税率的直接降低对企业减税效果更明显,获得感也最强,去年企业享受高新技术所得税优惠,税率一下子降低10个百分点,全年减免税收900多万元。
刘明辉希望,国家在增值税方面,也能通过进一步简并税率或者直接给予税率优惠,助力企业创新升级。“根据公司去年经营数据测算,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直接带来减税100万元,对企业降成本、增活力将是一个不小的促进。”
“营改增后,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地位更巩固,税率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是我国既定的改革方向。”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我国目前三档税率并存的增值税结构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税率相差较大,不利于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从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角度看,增值税税率还应进一步得到简并优化。
胡怡建说,去年,我国在营改增试点基础上,将13%档的增值税税率降为11%,给相关行业和产品带来较大减税红利,而17%的制造业增值税率,涉及行业更广泛,对税收影响也更显著,需要根据财政状况逐步调整,很难一步到位,可能会分步实施。
一些企业还反映,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也在不断规范。但一些经营服务性收费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服务性收费依然有增无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税降费的实际效果。
“现在融资难,融资贵,是我们中小企业的一大通病,也是我们发展的最大阻碍。”李运蓉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没有厂房、资源等作为固定资产抵押,银行授信额度低,“上次我找银行咨询,审批额度只有30万元左右,而且审批手续复杂,一般要等一两个月,这对我们资金周转来说很不方便,一笔生意不可能等这么久。而民间借贷利率动辄10%以上,我挣的钱都不够还利息。”
李运蓉盼着有关部门能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多出实招,“希望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点左右,我们比较能接受,并且希望政府部门能为我们解决信用担保问题,提高银行的授信额,这样公司发展才有后劲。”
胡怡建认为,减税费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企业人工、环境、土地、融资等其他成本的上升。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政府需全力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减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要大力破除垄断,深化国企、金融改革,降低企业用能、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强企业降成本的获得感。
减税中见改革,不单纯是减负,而要实现节能减排、创新创业等长远目标
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健全收费基金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和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防止收费项目反弹。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提出,今年要把各项减税政策落到实处。
“预计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仍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有望得到重点减税倾斜,此外,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健全相关制度防止收费项目反弹也将是重点,这必将为经济转型发展增添强劲的新动能。”李长安说。
“从近年的减税政策看,国家采取的是寓减税于改革的方法,不单纯为了达到减轻企业负担的短期目标,而是通过减税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研发、创新创业等长远目标,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认为,应把减税降费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既有效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又引导推动企业奔着质量、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
以资源税改革为例,通过改变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方式,并停征相关收费基金,有效建立了税收与资源价格直接挂钩的调节机制,减轻了企业负担,税费关系更加规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避免了统一税率造成的企业结构性负担增加。
同时,资源税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清费立税,解决税费重叠、功能交叉问题,在全面从价计征的同时,停征了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据统计,资源税改革半年内,全国129个改革税目实际征收资源税165亿元,改革后税增费减,总体减负48亿元,平均降幅22.5%。
今年初开始实施的环保税,也是在取消排污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差别化征收机制,以大气和水污染物为例,排放浓度值低于标准30%的按75%缴税,低于排放标准50%的按50%缴税,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
“以财税改革牵引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胡怡建认为,当前推动减税降费,就税而言,要加快增值税等与企业直接相关的税收制度改革。在税与非税之间,重点是清理非税收入,切实将适合以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项目、基金项目改为税收,凡不符合国家规定、地方越权出台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
“在将非税收入转化为税收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现有收费项目的管理。”李万甫指出,清理涉企收费,既要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又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从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乱收费的冲动。(吴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