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将实施
从5月17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脑卒中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即将实施。工程将从加强血压防控管理、普及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强化政策保障、推进卒中区域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优化宣教五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国脑卒中预防和救治水平。
“30岁以上公民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将在机关办公场所、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设立血压自助检测点,方便居民随时测血压。同时,积极推动设立财政专项,用来支持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介绍,在血压防控方面,工程将全面实施30岁以上患者门诊普查血压制度,并开展“30岁以上公民知血压行动”,引导公民主动测量血压。
在推广普及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方面,工程将分3个阶段进行:到2020年,原则上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和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要规范开展溶栓和取栓技术,设立卒中中心的二级综合医院要常规开展溶栓技术;到2022年,原则上所有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二级综合医院要常规开展溶栓技术,设立卒中中心的二级综合医院常规开展取栓技术的比例要达到20%;到2025年,原则上二级综合医院均要常规开展溶栓技术,设立卒中中心的二级综合医院常规开展取栓技术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工程对上述目标统筹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和考核。
在政策保障方面,王陇德介绍,首先,优化医疗机构运行指标监管,逐步实施溶栓、取栓必备药品、耗材不计入医院整体药占比、耗占比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大力度开展溶栓、取栓诊疗技术。其次,各地要与物价部门尽快沟通,针对溶栓、取栓诊疗技术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再次,各地要尽快与医保部门沟通,把急诊溶栓等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施按病种付费,要鼓励医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不具备支付能力或身份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可按照规定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避免因费用问题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