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与新型农业组织合作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实践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科研技术转化助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10月18日,在灵寿县丰绿冉农业园区里,一排排无土栽培的草莓长势正旺,一朵朵盛开的小花在绿叶衬托下格外娇嫩。作为这里的技术专家,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师建华非常兴奋。“现在好多都已经开花了,元旦草莓肯定能上市。”园区负责人王艳平更开心:“今年俺家这个棚的收入能够到20万元。”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依托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与一些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组织联手,协同创新实现院地合作。在节水小麦、大棚蔬菜、优质大葱、林下作物以及特种动物养殖等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设施蔬菜——
立体绿色种植实现增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蔬菜种植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排头兵。师建华和她所在的课题组走出实验室,来到生产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农民收入。
“师老师每个星期都来我们园区进行技术指导。”王艳平说,以前园区只是种植一些普通的蔬菜和水果,经济效益一般。后来师建华和她的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园区新建了大跨度棉被拱棚,不但节省了土地,还增加了经济效益。另外,园区现在种植了立体草莓、无籽石榴等一些新奇特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无土栽培的立体草莓种植区,记者看到,一排排草莓整齐地排列在大棚里,每一排都种植着7层草莓苗。“刚才师老师说了,这个棚的草莓元旦就能上市,那时候草莓的价格正好,初步算下来这个棚的草莓经济效益就能到20万元,比以前的普通种植模式效益翻了8倍。”王艳平说。
师建华近年的课题研究一直围绕节能、绿色设施栽培技术开展示范。以立体草莓种植为例,不但实现了无土栽培,还比普通的种植模式每亩增加了6000株,单株产量增产25%,实现了增产和增效。另外,在温室冬春茬番茄绿色生产中,也实现了化学农药同比减少约55%,追肥同比减少约30%,果品糖含量同比提高5-10%的成效,亩纯直接效益约10万元。
动物养殖——
多项专利攻克行业难题
作为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水貂养殖基地,灵寿县九洲水貂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技术辅导单位,在养殖场内有着专门的水貂阿留申病检测中心。
任二军博士是市农科院畜牧所的主任,长期从事毛皮动物育种方面的研究。她告诉记者,水貂的阿留申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病水貂不仅造成春秋季节大批死亡,更严重的是影响水貂的繁殖。目前世界上没有疫苗可以使用,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多年来她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出了这种病毒的检测方法。
“任老师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说话的是养殖基地负责人张书海,他告诉记者,一旦有貂得了这种病,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任二军和她的研究团队努力下,已经攻克了阿留申病毒的前期检测,并开始了研究相关病毒的预防。
据张书海介绍,市农科院畜牧所科研人员帮助合作社建立了水貂阿留申病的检测中心,从仪器设备的采购、水貂的采血、血样处理、试剂的配制、结果的判定都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并发明了水貂采血笼,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年为养殖场减少损失和开支近百万元。
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介绍说,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公益性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拥有大量的技术和成果。为了将这些科研技术能够快速转化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生产力,市农科院鼓励各个科研处室走到农户中,与合作社和新型农业主体进行综合性科技展示示范,让新品种和新技术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农户面前,并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