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编剧为居民献百余出豫剧
将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百姓故事搬上舞台
在长安区西兆通镇,有一位普通农民,名叫周中娥。多才多艺的他年轻时就爱上了戏剧创作,排出不少快板剧、表演唱、豫剧、小评剧。如今,他依然坚守在“编剧”这条道路上,将从生活中获取的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百姓故事搬上舞台。
□文/图 社区记者 卞静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周中娥今年67岁,是西兆通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打小起,他就酷爱文艺,自学二胡、板胡、三弦等乐器。20岁出头,他尝试创作了豫剧《一条武装带》,当时还参加了石家庄地区的文艺汇演,没想到颇受欢迎,荣获了创作表演一等奖。从那以后,他走上了戏剧创作之路,成为一名“业余编剧”。
虽说称呼是“业余”,但周中娥付出的努力却让专业人士也叹为观止。村里只要有演出,他就会一遍一遍地追着看;听闻哪里有位“编剧高手”,他会立刻跑到人家家里拜师学艺;家里有了电视、DVD,他购买了大量戏剧光盘,一帧一帧地欣赏研究……
周中娥擅长写小品、短剧、快板剧、评剧、表演唱、豫剧等,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比如村里选村长,为纠正私下拉票的不正之风,他创作出快板剧《选村长》,宣传村长选举要透明;比如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他写出表演唱《树新风》,入庙会、进小区地表演,传播农村新风气、新面貌;比如关注计划生育问题,他创作出快板剧《王迷糊告状》,在长安区计生部门组织的文化汇演中获了一等奖……
加入豫剧团 献上百余出豫剧
逐渐,不少人和社区都知道了“能写会编”的周中娥。越来越多的人来向他拜师学艺,有本村的邻居,还有外社区的居民。每每这时,他都认真讲解,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编写技巧和乐器才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来访者。
2007年,周中娥受外社区邀请,加入白佛社区倪君豫剧团。他身兼多职,编写改编剧本,当导演指点表演,拉弦配乐。每天晚上八点,他都不厌其烦地蹬上电动车,从西兆通赶往白佛,在村委会提供的活动室里与其他演职人员一起排练。
每年他都会跟随豫剧团,进社区、公园、街道、广场,参加彩色周末、消夏晚会,义务为居民献上百余出精彩豫剧。改编剧《朝阳沟》、《花喜鹊》、《黑娃还妻》、《花花娘》等,一出比一出精彩;自编自导的《还是闺女好》、《抢婆婆》等,每每都能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想编出更多百姓喜欢的剧目
从加入豫剧团至今,在周中娥的带领下,47名演职员齐心协力,编排出14场大型现代豫剧,足迹东到藁城、西到郊区、南到栾城、北到正定,把欢声笑语和新的文明风气传递给人们。
“爱唱爱跳就是好,晚上剧团遛一遭,喊喊嗓,伸伸腰,就像在做健身操。排练演出一身汗,延年益寿百病消。在家有啥烦心事,一到剧团全忘掉。初次演出现代戏,谁知群众真需要。演出结束不让走,再唱两段豫剧调。一生爱戏不为钱,观众掌声是回报。通过看戏觉悟高,家庭和睦子女孝。多编多演身边事,和谐社会咱营造。”这是周中娥自创的一首小诗,用来表达这些年接触戏剧创作的感慨。
曾经有人鼓励周中娥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文艺表演队伍,可他却说,西兆通文化站和白佛社区倪君豫剧团给他提供了非常棒的平台,他希望能继续为文化站和剧团做贡献,写出更多的好剧本,编排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好剧目。他也十分期盼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和他一起创作剧本、编排戏剧。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