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谈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7月20日中国日报网的一则新闻很有意思。新闻讲的是承德县在落实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时说,以18个省定重点村为重点,突出打造“两乡、两村”,面上整体推进,即:两个示范乡,两个精品村,树立示范典型。其中还提到全县主要公路沿线村、18个重点村沿线村庄、景区景点周边村庄,全面完成“四清”,推进“四化”,而其它村庄完成“二清二化”工作。
很显然,承德县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对不同的村进行了区别对待。虽对于一个县的所有村庄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手心和手背还是不同,承德县把所有的村庄分出“手心”和“手背”、“重点”与“非重点”,这很像是在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知道,主要公路沿线村、18个重点村沿线村庄、景区景点周边村庄是承德县的“面子”,外地人从沿线走过,很容易看到,而其他村庄是“里子”,很少有人会进行关注。
从承德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情况来看,这让笔者想到了“洗脸”与“洗澡”的关系。这让笔者想到了大学时的一个同宿舍的同学,他每天都是要洗脸,而且还要涂抹很贵的护肤品,以至于脸很白。但是作为同宿舍的同学都知道,这位同学很爱“脸面”,但是他不喜欢洗澡,特别是冬季,甚至几个月不洗澡。若仔细观看,他的脖子下,很黑很脏。用这位奇葩同学的话来说,脸是给别人看的,而身体除脸之外的地方,冬季裹着很厚的衣服,别人也看不到,洗不洗没啥意义。
承德县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重点放在主要公路沿线村、18个重点村沿线村庄、景区景点周边村庄,这是典型在给农村面貌“洗脸”,而不是对全县的村庄进行“洗澡”。与笔者那位奇葩同学的心思差不多,他们殊不知“洗脸”与“洗澡”并不是单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干净”,为了身体的健康,为了里子。
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这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在为农民干实事。2015年河北城镇化率将达到51.5%,也就是说河北省近7400万人中,依然有近3600万人的农村人口。可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这符合近3600万河北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美丽乡村,也不能像很多村庄那样仅仅是路面硬化,路边植树,也不仅仅是临检查时把农村周围的垃圾掩埋,街道进行打扫,沿街墙面进行粉刷等。特别是改变农村面貌,使之得到提升,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软件的建设,多措并举培养农民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等的习惯,养成维护农村良好面貌的意识,真正把村庄当成是自己的家,从而避免垃圾围村、污水绕村。(赵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