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青春,在班集体中闪光

09.06.2017  23:40

——记“河北省先进班集体”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工程1301班

 

一张张笑脸,是四年友谊的凝结

  一份份荣誉,是四年青春的见证;一张张笑脸,是四年友谊的凝结。今年4月8日,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工程1301班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16-2017学年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走近生工1301班,看到的是荣誉光环下干净到纯粹的感情与默契,是精彩背后32个人闪亮的目光和一位辅导员的温情。

学于恒,勤于思,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大学四年中连续三次荣获我校“优秀学风班”称号,曾获“两创”活动“上课全勤班集体”荣誉称号,四级通过率为90.63%,六级通过率为31.25%,位列年级首位;计算机一级通过率100%,二级考取率58.3%,累计63人次获各类奖、助学金,96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生工1301班四年的坚持。正如食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文俐所说,“优秀的班风学风,可以影响人塑造人。在生工1301班这样优秀的团队里,同学们无时无刻不得到正向激励,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从大一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到考试周集体自习,班级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带他们跨过初入大学的迷茫期,整个班级不懈的努力终绽放丰硕成果。

  步入大四也就步入了考研的征程。石伟雄保送为中国科学院直博生,赵欣被保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其余30名同学,有28人报考了研究生。在那段终日奋斗的岁月里,班里的同学没有各顾各的,而是依然保持着优良学风,依旧互帮互助,“C座自习党”和“图书馆自习党”两个小分队日益壮大,资料共享、彼此激励、互相带动,最终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达到国家线以上,其中李云娜考入中国科学院,刘雨考入中国农科院,许琮、王昭予考入南开大学,史学勉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毛伟安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等。不可否认,这是个人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班级同学的无私互助让奋斗的道路不再孤独。当考研路上不再是一个人独自闯荡,在每一次想要放弃的边缘总会有人拉你一把,对你说“加油,我们一起。”于是,这段日子虽看过清晨的光,吹过深夜的风,最难忘却是集体的温度为披荆斩棘的生工考研人唤醒心底的力量。

精于专,践于行,是他们不变的动力

  在生工1301班从来不乏特长之星、学生骨干和创新创业能手。大学四年,他们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不是一味扎进书本,没有过度沉溺玩乐,搭配有度所以充实丰盈。

  校定向队前队长甄兴贺、女篮队长赵倩、街舞王子佟文哲、西校区车协创始人杨新超……他们从兴趣到热爱,从新鲜感到精于专,是特长亦是情怀。他们也是院校社团中的肱骨力量,石伟雄担任班长、校广播台台长、第一届校长助理,李云娜担任团支书、院学生会主席。3人曾任校级社团主席,9人曾任院级社团副主席或部长,他们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工作质量也让老师和同学们放心。在创新创业方面,生工1301班同学也是勇担先锋。8名同学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其中赵欣、石伟雄、赵月、赵倩等主持和参加的《康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酶魅达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方百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获得2016年“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特等奖、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业类项目特等奖。2016年9月,石伟雄带队的新世纪致勉团队参加河北省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比赛,获得河北省一等奖奖项,并进入国家行业总决赛。同年,赵欣、石伟雄主持的《酶魅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河北省一等奖。每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都有其独特姿态,32名同学的精彩汇聚成这份永远向上的集体精神,他们依附梦想拥有自己的小世界,又在班级这个大集体点燃灿烂的光芒。

齐于心,融于和,是他们凝聚的见证

  “团结互助,和谐共勉,严谨求真,拼搏进取”这十六个字是生工1301班班训,也是32人四年间的真实写照。

  初入大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集体,难免有生活和工作的磕磕绊绊,但彼此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关心,32种不同的性格在“大生工”的口号中慢慢熟悉,渐渐默契。“应该是大一元旦那次聚餐让大家突然就熟起来了,我们在农家乐一起包饺子、做菜,不知不觉就打成了一片,还邀请班主任李晨老师和辅导员马波老师一起来聚餐,玩的特别开心!”心理委员张丽颖回忆着。后来在订班服、排话剧、练合唱、办活动和每周一次的“阳光体育”班级活动日中,生工1301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修得了电脑、刷得了系统的“妇女之友”李玉云;写得一手好散文的“生工大厨”王潇贤;堪称“考前必备”的万能学委史学勉;考前占座大姐大“月姐”姚月;KTV神曲专业户“Mars”史荣超;性格爽朗人称“辣辣”的团书李云娜……一声声亲密的昵称背后都有着一段只属于生工1301班的动人故事,或温暖或俏皮,四年的感情在轻轻的呼唤中慢慢酿,愈来愈浓。

传于道,敏于授,是他们逐梦的助力

  一个优秀的集体背后总会有一个指路人,而辅导员马波老师正是这样一个人。成绩的波动、特长的发掘、遭遇的困难,学生的一切他都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大一挂了三科,于是毫无悬念地被马老师家访了”,薛赛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马老师家访的时候没有批评我,反而是帮我从高考的落差中走了出来,有了目标,第二年就进步了十几名。”“不揭短,不告状,找目标,给自信”是马波家访的原则,用同理心去对待学生,帮他们找到大学的方向是马老师最关心的事情。出现学习的波动一定会收到马老师的约谈“邀请”,在课外活动方面,马波老师也给予着极大支持。“马老师真的改变了我。我在院运动会的时候被马老师发现,他找我谈话并鼓励我进校队。如果不是马老师,我可能永远不会接触定向越野,也不可能拿到中国定向越野第七名的好成绩。”校定向队队长甄兴贺说道。西校区自行车协会创始人杨新超谈起马老师更是有说不完的话。从2014年年初和马老师提出想法,到同年11月车协(西校区)成立,联系社联、推动审批……马老师给予了太多指导。从为学生申请创新创业比赛专用办公室到申请第一届暑期考研留校,马波老师是真正将学生放在了第一位。得师者若此,实为有幸!

  人生踽踽,今后的我们会珍惜在路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厚积薄发,时光会见证我们一次次的进步——这是生工1301班的人生宣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从大一时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亲密如斯,他们将32段青春书写在同一个集体,将食品人的精彩和优秀印在这一段农大时光。

   

一份份荣誉,是四年青春的见证

大学四年,他们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辅导员马波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作者:校报记者  张子叶  摄影:宣传部  谷占元  编辑:宣传部  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