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路在脚下“我”先行

24.09.2015  19:46

——记山区开发研究专家、我校山区研究所所长周大迈研究员

  他33年致力于山区开发研究工作,从事科研认真、严谨,致力创新,对人和蔼、友善,处事周全,是周围人的“主心骨”。他长期上山下乡,为三农服务,先后8次被评为省山区开发先进工作者,多项成果获奖,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保定市劳动模范,却从不张扬,扎实工作。他就是我校山区开发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山区研究所所长周大迈。

  作为“太行山道路”的践行者,周大迈研究员30多年来,扎根山区,哪里贫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说:“1980年实习,就到太行山道路的发源地易县阳谷庄,1982年毕业,留校山区研究室跟着老一辈专家上山扶贫,他们为把科技送上山,无私奉献,为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我们这辈人一定会沿着他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尽心尽力为三农服务。” 30多年里他踏着雪搞培训,踩着泥搞调查,满城县龙门山庄、黄山庄村、武安市的阳邑镇、唐县峪山庄村……太行山上许多山山岭岭,都留下他坚实的脚步,辛勤的汗水。

  满城县黄山庄村,人均耕地半亩,荒山却有15亩,过去耕地上刨食,大面积荒山不能利用,周大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课题组冒酷暑入住该村,资源调查,取样化验,甚至把石头搬回家,水里泡、冰箱里冻,显微镜下看,废寝忘食的找解决方案。最终在紫色砂页岩荒山进行爆破整地,人工熟化土壤,快速培肥地力,合理配置植被,硬是在石头片子上种出绿油油的果树。同行专家赞叹,保定市有关领导当场表态给予经费支持。黄山庄村仅荒山开发一项,就达到人均果树108棵,第一批迈入小康村。

  唐县峪山庄村,过去号称“三多”村,打架的多、告状的多、赌博的多。周大迈带课题组进驻后,对荒山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修梯田两千多亩,栽植果树3万多棵,为调动多方积极性,还首创股份制新模式。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和谐了村民关系、干群关系,“三多”村也成为全市的先进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次宣传报导,温家宝总理亲临视察。课题组也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

  满城县龙门山庄是石灰岩山区,石灰岩历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土层薄、母质硬、生态环境脆弱,但在河北省占比面积大,如能解决关键技术开发成功,推广意义重大。周大迈带领团队知难而上。他们将水土保持、土壤熟化、植被优化、生态养殖、观光采摘等专业技术结合,建立“石灰岩区多功能农业园区”新模式,为石灰岩山区治理树立了一个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结合的典型样板。石灰岩荒山变成了集果品采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为研究山区,拓展太行山道路,周大迈研究员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只要是山区需要的,他就认真学习,带领团队攻破一个个难关。近年来他组织团队钻研计算机农业应用技术、“5S”技术与农业的交叉研究,建立了太行山区农业资源大数据、太行山区电子生态地图等系统,实现对太行山区农业资源的矢量化分析、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控制、科学化决策,获得省山区创业一等奖,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武安智寿源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区,荒山披绿,能量循环,生态改善,一片生机。可几年前,这里还满目荒凉。在开发公司看来,荒山能够快速变绿,科技在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有科学的开发路线图,它就是指挥棒,决定着我们怎么干。” 开发公司姚总经理说。他所说的路线图,就是指山区研究所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专家决策系统为这里量身定制的开发总体规划。周大迈研究员说,太行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屏障,新时期创新与拓展太行山道路任重而道远。现代科技让山区开发不再凭经验,拍脑门,而是依靠大数据、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科学决策。

  作为全省唯一的山区研究机构领头人,大学校园里教授级“山里人”,周大迈多次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山区服务,并把技术辐射到云南、新疆、内蒙等地。作为省山区开发首席专家,周大迈主笔编写了河北省山区开发连续四个五年规划、国家级星火产业带规划、目前正主笔编写“河北省山区开发十三五规划”。周大迈研究员的科研助手王红说:“山区农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任务,周老师常常带着大家晚上加班解决农民的急需技术难题。他老给我们念叨,要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农大人的价值就在于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就这样,周大迈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在太行山道路的征程上,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他们建立的QQ群名为“山里人”。成员之一,山研所张瑞芳老师介绍,做山区开发规划时,自己还不太熟悉几款软件,一次做了一整天工作,突然程序错误,数据全丢失了,当时委屈的哭起来。周老师劝她别着急,说:“这部分工作我自己已做好,让你们做是为了让你们多锻炼、学会解决问题快速成长。咱们手里有几代农大人收集的山区资料,要整理、建库、分析、应用,咱们不做这个工作谁来做呢?至于软件,与时俱进,必须要掌握,再难,也要学!”随着张瑞芳软件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一座座荒山在他们的描绘下穿上了绿装,慢慢也更加理解周老师说的话。

  周大迈研究员说,太行山道路是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之路,拓展太行山道路,我们大有用武之地,实现山区振兴,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周大迈研究员专门写下一首诗,勉励众多“太行山道路”的践行者:

  我辈不走太行路,

  更待何人务三农;

  梦在心中创伟业,

  路在脚下“我”先行。

  正是因为有着周大迈研究员这些成千上万“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者,他们身上写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使“太行山精神”化作巨大的正能量,从而推动着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周大迈和同学们在一起

周大迈在满城白龙乡山区开发现场

 

作者:宣传部 姚运肖  摄影:宣传部 赵凌云 编辑:宣传部 师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