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经营诚信的年轻人

06.06.2014  16:36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风华正茂,青春的身影擎起诚信飞舞的旗帜;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热血沸腾,前行的脚步踏上诚信绮丽的征途。“我们经营的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诚信’”,这群年轻人这样说。

树诚信之风,展人性之美

      2011年11月18日,在校图书馆的支持下,我校“诚信驿站”成立了。驿站位于学校图书馆中厅,有两个货柜,笔、笔记本、纸巾、矿泉水等学生们常用的物品在货架上有序排列,物品旁边有标价,驿站旁有收款箱,没有收银员的交易,没有摄像头的监督。同学们自选商品,自觉放钱,完全靠诚信来经营。不久前的上午,课间记者来到诚信驿站前,只有1、2分钟的时间便有七八个学生径直来到货柜挑选商品,并主动把钱放到收款箱。从同学们极其自然的挑选、投币举动中不难看到,大家早已经习惯了来无人售货柜买东西。

      诚信驿站给予大家的是一份独有的信任,同时也构建搭设了一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桥梁。正如驿站成员所说,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农大学子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诚信,展示人性的光辉。三年的时间,诚信驿站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丢失,实现了传播诚信文化,服务广大同学的目标。

      当我们都在感悟诚信,实践诚信时,回头看看这些经营诚信的年轻人。为了进货便宜,采购部的志愿者们不辞劳苦从二环的校区跑到小商品城,不论有多少人等公交车,他们都会耐心的排队等候,即使是10块钱,也不舍得打车。夏天水卖得快,理货部的同学每天上两次货,最多的时候一次搬了30多箱矿泉水,由于进货量大,驿站男生又比较少,每次搬水都是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就更不用说了。财务部的同学每天晚上闭馆前进行结账,因为都是零钱,常常“数钱数到手抽筋”,一次数一千多个一角硬币,对于他们来说是常事。

      当午休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从教室涌向食堂的人潮中逆流而上的身影,这些年轻人穿过拥挤的人群只是为了第一时间补齐货架上的商品。从图书馆的广场到二楼到底有多少层石阶,他们搬着成箱的矿泉水每日往返十几次只为了保证驿站能不断满足大家的需求。在青春蓊郁的岁月里,他们就这样为了梦想心甘情愿的付出着。

      在每周结算的时候,他们关心的不是收入的多少,是本周的“诚信百分比”,哪怕一个小小的提高都能让他们欢呼雀跃。经营“诚信驿站”三年来,志愿者们说农大学子的诚信度从没让他们失望过,每周的“诚信百分比”都在80%左右,最高的曾达到99.75%,这个数字至今让他们引以为傲。

诚信经营不为盈利为公益

      经营了两年半,可能大家疑惑,驿站经营的利润都去哪了?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吧。2011年冬至,刚刚成立一个月的诚信驿站开展了第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驿站的志愿者们来到了弘德家园孤儿院,为孩子们带去了50多双棉拖鞋,还特意给孩子们包了饺子。在冬日寒冷的天气里,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志愿者们说,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付出再多,那一瞬间也都化作了幸福。从那年开始,每年冬至到孤儿院奉献爱心成了驿站的固定日程。

      有位75岁的卖鞋垫老奶奶,为了给身患重病的儿子挣钱治病,老人在青年路桥头一呆就是一天。驿站得知此事后,买下了老人六十多双鞋垫。老人用她那双干皱的手接过100多块钱,嘴里不停嘟念着:“谢谢,谢谢”。他们还用微薄的收入到蠡县支教,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怀。他们收集老师和同学的闲置书籍,开展诚信图书漂流活动,传播书香,传递诚信。

      857个日夜,没有学分的奖励,没有金钱的诱惑,经营诚信的这些年轻人脚踏实地,为全校同学搭建起了一个发扬诚信的平台,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汇集的爱心传播到了更需要的地方。或许是热情,或许是爱心,更多的是在淳朴的校风熏陶下,太行山精神,果树9301班,农大式排队乘车,各种正能量相继迸发,榜样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年的时间,这些年轻人用热情传播信念,用行动诠释诚信。他们走在梦的途中,一路欢声笑语,所经诚信,所见花开。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其实路也在心中,梦,在这一路上每个前行的脚印里!

诚信驿站志愿者在整理货柜

 

作者:商学院 李海旭  宣传部 姚运肖  编辑:宣传部 师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