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农业集中使用 合作社为三夏生产提速提效
麦收大忙时节,各地的农机合作社改变了联合收割机手单兵作战的局面,他们统一收割价格、提前联系地块,既避免了农机手找不着活干或者扎堆干活引起的恶性竞争,保障了农机手的合理收入,又能保证小麦及时收割。
麦收大忙时节,在邢台临西县指挥屯村,烈日下,金黄色的麦田里,几辆联合收割机纵横驰骋,金灿灿的麦粒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拖拉机。
村民王桂芳:收成差不多,能产千数斤吧。
记者:一共多少地呀?
王桂芳:五亩多地。
记者:多长时间能割完?
王桂芳:用一个来钟头吧。
记者:以前找联合收割机方便吗?
王桂芳:以前不好找,挨着排号,这不用排了,着急都得等着。
以前村里没有联合收割机,村民一到麦收就发愁,得提前十多天到外村联系。好不容易来一辆联合收割机,多少家在后面白天晚上的紧盯着,生怕把自己家落下了。
村党支部书记孙学洲:等别村割完才上咱村来。当然着急了,吃不下饭去,大热天在那晒着等着。过去从麦收到结束大概得10天多,现在也就是三四天吧。
和指挥屯村一样,今年临西县57个没有联合收割机的村都不用为割麦子发愁了,县农机局提前动手,牵线搭桥,帮助他们与义民、卫民等农机合作社提前签订小麦收割协议,哪个地块麦子该割了,提前一天和农机合作社联系,农机手就会准时来收割。
临西县农机局局长张明旭:叫老百姓少跑腿,多收入。既能及时地把粮食收到手,又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大秋作物的耕种。
提前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小麦收割协议,不但解决了农民割麦子难,也省去了收割机手自己联系活的烦恼,割麦的价格统一约定,不但提高了效率,收入也有保障。
机手谷文强:以前自己找着活就干,找不着活就没活干,歇着。最多时五个车一块地,五个车去了,你降我也降,你降5块,我降10块,谁抢着谁干。
记者:过去一个麦收季节能收入多少?
谷文强:弄八九千。
记者:现在呢?
谷文强:毛利两万块钱。
卫民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童国涛:提前一天把活给他们找好,能保证他们第二天有活干,现在活已经排到五天以后,保证一个机手能多收一万五左右吧。
截止目前,临西县共有联合收割机980台,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20家。在农机合作社的积极协调下,全县小麦收割进度大大加快。
临西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王连增:比往年收割进度要提前3到4天,能做到及时收割,遇到阴雨天气能提前收割。应时收割完了对夏种、管理都比较方便,也比较及时了。
除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农机合作社还拥有玉米收割机、小麦播种机、大型拖拉机、深松机等多种大型机械,这些都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同样,在衡水,550个农技合作社把服务延伸到了全市所有麦收现场。
在衡水景县,部分干旱沙土地的小麦已经成熟。由于两个孩子在外打工,往年村民老刘一到“三夏”就忙得不可开交,而今年,他选择了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自己去找有时候还找不到,现在有了农机合作社,打个电话就行了,价格也合理。”
与老刘的轻松相比,景县福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张春芝则进入了最繁忙的时候,找她联系收割小麦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而3天前,她就带着技术能手到各户走访,检修农机,还和农业部门主动联系,提前确定了作业区域,“原先是这一块那儿一块的,不好管理,也不好收。也浪费时间也耗油多,现在我们就是一说收割,从东往西一块就开始收了,都是咱们自己的,前面收割,后面播种,再后面不下雨的话,就把地浇了,特别的方便。”
衡水市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将比较分散的农业机械集中起来,成立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和农户签订作业协议。这次“麦收会战”中,55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服务延伸到衡水市所有麦收的现场,全市的36个优质农机维修服务点也构建起了维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