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中国不会大规模进口粮食

08.12.2014  20:58

我国 粮食 连年增产,然而,进口 粮食 每年也在增加。有人担心中国需求会导致全球 粮食 供应短缺。对此, 农业部 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5日在 国务院 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的 粮食 进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总量并不是很大。他说,今后中国可能还要适当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品种,但是谷物进口不会大幅增加,所以“中国 粮食 威胁论”是不存在的。

进口 粮食 连年增加

中国是 粮食 生产大国,但也是消费大国。据统计,2003年起,中国 粮食 生产掀开“十一连增”的序幕,当年产量和消费量勉强相称, 粮食 进出口基本持平。到2013年,国产 粮食 达到历史最高峰的6.01亿吨,比2003年增加了1.4亿吨,但人均 粮食 占有量也在增加,达到425公斤。

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从 粮食 净出口大国转变为 粮食 净进口大国,到2012年,中国净进口 粮食 7000多万吨,不过两年,净进口 粮食 增加了490%。现在, 粮食 进口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品种调剂变为今天的必要补充,已从进口几亿美元上升到几百亿美元。

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已常态化。统计显示,过去3年中, 玉米小麦大米 的进口量翻倍增长。 玉米 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 小麦 进口达368.9万吨, 大米 则达到231.6万吨。海关总署公布的 数据 显示,2014年以 小麦 为首的谷物进口量大幅提速,前7个月包括 小麦大米玉米 在内的谷物进口同比激增80.7%。

满足市场多样需求

进口 粮食 连年增加,并非中国出现粮荒,而是有市场原因。我国目前完全有能力实现主粮的自给自足,如果再加上庞大的收储数量,整体供给可谓宽松,主粮进口量大增并非是因为国内供求结构失衡。

专家指出,从更广大的海外市场进口 粮食 ,能满足当前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据了解,我国三大主要 粮食 作物 稻谷小麦玉米 中的低端品种产量占比较大,优质、高端品种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均偏低,因此国内高端消费需求的 粮食 主要依赖进口。

海关总署有关人士分析称,谷物进口量快速增加,因为国内需求旺盛。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对豆粕等饲料需求持续增加。进口 小麦 的增多,主要是由于我国国产 小麦 的品质不及进口 小麦 ,进口 小麦 添加在制粉中可以提高 面粉 的品质。进口 玉米 主要用作饲料。进口稻米多为价格较低的普通白米和碎米,主要为了满足工业需求。

进口 粮食 增加还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优惠于国内市场。据了解,自去年11月以来, 小麦 国内市场价格连续9个月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格。

“近年来,中国的 粮食 进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总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粮价比中国低,同时还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也需要适当进一些优良的品种进行调剂。”毕美家分析说。

进口虽增长总量不大

中国连年增加 粮食 进口引发国际担忧,“中国将从其他国家抢粮”之说随之出现。对此,毕美家指出,目前水稻、 小麦玉米 这三大谷物的进口量仅占国内产量的2.4%,是比较低的。“中国不会到国际市场上去过多地采购谷物,因为中国的战略就是保证基本自给。”毕美家强调。

“靠国际市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现实的。世界的 粮食 贸易量是有限的。据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 粮食 贸易量在5000亿斤到6000亿斤,这个贸易量不足中国 粮食 需求的一半, 大米 的贸易量是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中国 大米 消费量的1/4。”毕美家说。

中国在 粮食 问题上的思路是不依赖外界,坚持自力。毕美家介绍说,去年中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 粮食 安全战略,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核心要义是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这个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是我们一个大的思路。

“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毕美家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牢固夯实 粮食 生产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撑、科技的支撑、基础设施的支撑,特别是确保耕地的红线,这样我们国家的 粮食 安全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