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农业开发再建120万亩高标田
日前,记者从省农业开发办公室获悉,今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将突出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高效农业节水推广区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区五大建设重点,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年完成120万亩以上,确保完成“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并超额完成任务50万亩以上。
去年,我省争取到位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9.74亿元,比2013年增加1.1亿元,资金总量、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位。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09.14万亩,进行生态综合治理19.61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463个。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7亿公斤,新增蔬菜生产能力0.55亿公斤,年新增农业生产总值45.76亿元,助农增收11.86亿元。 今年,我省将以环首都都市现代农业、环京津蔬菜基地、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地下水压采为重点,力争中央投入规模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积极探索以农发项目为平台的整合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及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持续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4000万亩粮食核心区的总体要求,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全省86个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优先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倾斜,全年投向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资金达到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入总规模的70%以上。同时,为提高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科技水平,每个项目区至少安排1个科技推广项目,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少于2项。 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围绕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畜禽良繁及养殖、储藏保鲜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各县要依据规划,结合实际,选择1—2个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龙头和薄弱环节,集中投入,连续扶持,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强产业,计划安排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30个以上。积极探索财政补助项目“先建后补”投入方式,争取列入国家试点。 加强以节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坚持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和科技支撑“3+1”综合节水模式。压采区土地治理项目严控新打机井,全部铺设地下高压防渗管道和地上软管二级防渗输水。鼓励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实施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适当提高生态项目财政投入标准,实施生态综合治理20万亩。在平原区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在丘陵山区特别是环首都地区搞好土地沙化治理、草原(场)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营造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