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转型期的社会化服务布局

04.12.2014  00:14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发展纪实

  10月31日,在河北邯郸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土地托管新模式、“四位一体”合作机制、农村服务中心、农村流通现代化、新型农村金融……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综合改革中的一个个创新之举和实效举措,频频被点赞。

  今年4月份,在被国务院确定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后,山东省社选取了枣庄、潍坊、临沂等6市和章丘、高密、莒南等18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单位,绘制了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四项重点内容的顶层制度化设计蓝图。“同时,我们配套编制了六项重点创新提升工程: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现代流通、农村合作金融、‘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五项‘创新工程’和新型农民社员素质一项‘提升工程’,分别对应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山东省社理事会副主任孙国伟说。

  与此同时,山东省社按照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收到了实在效果。据统计,今年1-9月,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929.4亿元、利润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9.5%,其中基层社实现销售收入490亿元、利润2.3亿元,分别增长14.2%、22.8%。

  “控”地谋变

  创新农业服务规模化

  9月,汶上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土地托管服务规范》被山东省质监局批准发布,成为我国首部土地托管地方标准。这是山东省社在土地托管中探索的创新之举。

  “以土地托管为依托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是国务院和全国总社最看重的方面,也是我们这次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许广民开宗明义。

  “自2010年开展大田托管以来,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都参与进来,各自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开展耕、种、管、收、售等系列化的产业链条式规模化服务,不是做生产的规模化,而是做服务的规模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许广民向记者诠释服务规模化的内涵,“我们制定了全省2000万亩土地托管的5年规划,以‘控’地谋变为理念,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以服务适度规模的众多市场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对象,以为农服务中心为抓手,以节支增产提效为目的,开展服务规模化。”

  “只要有产业的地方,就有服务空间。”许广民说。山东省社在继续以“保姆式”全托和“菜单式”半托的方式加强粮食作物规模化服务的同时,今年将服务品种扩展到20个,包括莒南的花生、蓬莱的葡萄、荣城的地瓜、文登的西洋参、沂源的菊花、章丘的草莓、蒙阴的蜜桃……托管面积都大幅增加。其中,枣庄山亭区店子供销合作社托管红枣6.5万亩,占当地种植总面积的70%。截至9月底,山东全系统服务新型市场经营主体达1.5万多个,托管土地830万亩,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全托管土地84万亩。

  与此同时,综合改革以来,山东加快完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并使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截至目前,山东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64处。其中,今年高密市社规划建设29处为农服务中心,政府负责提供土地,财政补贴100万元/个,目前已开工建设7处。

  强基固本

  改革组织体制机制

  “今年我种的土豆产量增长了,卖给服务中心的价格比市场高2毛,每亩增收750元。我们种地比以前省心和划算了,生活也便利多了。”山东省高密市张家庄村村民张新发满心欢喜。

  改变张新发生活的是胶河区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是由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合作社、胶河生态发展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神泉山农产品公司、张家庄村委共同建设的综合性、“全产业链”式服务中心。除了为农民提供规模化智能配肥、大田作业、烘干仓储、收购加工等生产性服务外,还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开展信用合作、领取粮食直补、缴纳水电费等生活服务。

  “为农服务中心不仅承载着推进服务规模化的重任,还是实施‘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的平台。”孙国伟表示。去年9月份,山东省社开始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凭借“四个共建”(即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商品基地、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构筑基层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孙国伟向记者讲述山东省社的综合改革部署之一:“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山东省社将‘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作为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的抓手,改革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在全省推广开来,并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临沂等13个市和53个县(市、区)政府对此已专门发文作出安排,参与共建村已达3012个,交叉任职719人,共建项目达3859个,助农增收5.3亿元,村集体增收8779万元,今年有望帮助村集体增收上亿元。

  9月30日,高密市社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县级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市编办登记其为事业法人单位,并赋予相应职能,与供销合作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这是山东省社推进“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的又一举措。

  为加快基层组织体制机制改革,山东省社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自下而上组建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山东省社还加快联合社组织改造和职能转变。山东省社内设机构调整已报省编委,待批准后实施;潍坊寒亭等县(市、区)社已按照方案要求相应增加了科室和编制;临沂市社新增8个公益性岗位,高密等县(市、区)社已被批准设置公益性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选聘专业人才。

  截至目前,全系统已领办农民合作社8096个,入社社员达100多万户,已重点为100多家省级以上示范社设立“三部一中心”(生产服务部、现代流通部、合作金融服务部和综合服务中心)。已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95家、镇级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0家、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7家。目前,已完成未覆盖乡镇的80%,预计今年可在全省范围实现基层组织乡镇全覆盖。

  与此同时,从信息共享的联合采购龙头企业、“放心农资工程”、高毒农药储备管理到规范发展信用互助社、组建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社在流通现代化、农村金融两大重点领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把会议开在田间地头,这个做法成为山东省社推进综合改革的“法宝”。基于此,半年来,山东省社的综合改革呈现计日成功之势。“哪里有好的做法,我们就组织市、县社主任到现场学习,总结可复制做法,查找不足,然后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复制推广。” 许广民表示,这些年他们取得的成绩都与这个做法分不开,今后会继续坚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