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2月5日至6日,在廊坊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河北军民融合暨国防工业协同创新成果展洽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军转民重大成果和展品,共发布军民融合对接项目1536项,意向总投资达871亿元;签署合作协议178项。
军民深度融合 推进协同发展
5日上午,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室外展场,两座像集装箱一样的房子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种房子釆用HVlP气凝胶真空超级绝热板制作,能形成热的绝缘体,在没有外部热源补给的情况下,仅凭人体自身的热量,即可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军在他们生产的“太空舱”模术房前给参观的人们介绍。记者走进房间,果然室内温暖如春,温度在摄氏13度以上。
“哎呀,我们找这样的材料好久了!”看到中亨新材的展品,对面展位的河北金后盾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国良兴奋地走过来,金后盾主要生产包装箱、储运箱、野战营具等,是中国军用包装箱组制造基地,“适应产品追求轻量化、防弹、防爆以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新材料!”了解了中亨新材的HVlP气疑胶真空超级绝热板的原理后,秦国良和高军约定展会结束就去企业考察。合作是一定的!
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给出了路线图:要准确把握军民融合的不同层面,厘清军民融合、军政关系、军地关系等一些概念;军工企业要能军能民,实现两栖发展,能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起到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民品配套企业要瞄准军品市场的增量做文章,在新兴产业上做文章,并主动寻找机会进入军品市场。他说,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军民融合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三地应借助此机遇实现新的合理的产业布局,真正推进协同发展。
搭建信息对接平台 助推民企跨越发展
此次创新成果展洽会,我省60家优势民营企业有112项先进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或产品面向军工单位进行集中推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以及11大军工集团,河北省13个重点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京津冀地区共40余家重点民口配套单位及金融机构参展。
“关键是以前不知道怎么对接。这次展洽会给民参军、军转民搭建起信息对接的平台,真是太好了!”河北松乐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仝晋松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全站仪是优势专利产品,以前基本都是走出口,现在终于可以对接‘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销售产品,估计订单会有一个大的增加。”
据总装备部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2015年1月4日正式开通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是全军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是优势民口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主要汇集渠道。网站面向社会公众、民口企业和采购部门等用户提供军向民信息发布、民向军信息推送、军地需求对接、信息动态检测等功能。目前,我省在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注册用户达到100余家企业,已通过现场认证、领取U盾的有76家企业。
统筹融合 打造新增长极
在展洽会现场,中国电科第5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乔宏章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的民品总产值只有全部总产值的20%,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大好机遇,今年民品已达到总产值的近50%,预计到2020年,民品总产值将达到总产值的70%。
经济新常态下,各方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6日举办的节能环保产业对接会上,北京中竞同创能源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省内参会企业介绍了他们的系统节能、碳交易、工业系统的压缩空气节能、能耗监管平台等,受到与会企业的欢迎。一些专家表示,一定要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更广泛地推展开,并将京津冀纳入到一个盘子里面,进行统筹推进,才能实现区域整体的节能,最终实现环境改善。
据悉,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京津产业溢出加速,各大军工集团将加快在环京津区域布局,更多的军工企业和项目加速向河北转移。我省加速统筹各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础,推动邯郸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园区、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沧州核产业等20个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正积极探索全省尤其是环首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创建,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将打造出辐射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的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