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老师诈骗家长 手机管家揭秘新骗局

19.01.2015  17:57

  近日,微信朋友圈一篇名为《一名妈妈的惊魂30分钟》的文章被广泛转发传阅,文章中讲的是上海一名妈妈遭遇到了一起新型的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谎称其孩子得了急病,需要开刀,因此要求孩子的妈妈立即汇款。最终因孩子爸爸打给学校老师的一个电话将骗局戳穿。虽然这对父母最终并没有遭受经济损失,但是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他们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与煎熬。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表示,我们在强烈谴责诈骗分子无底限、无道德的同时,更应该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谨慎。遇到此类电话或短信,家长们应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进行确认,切勿轻易汇款给陌生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冒充学校老师新型诈骗案揭秘

  据悉,上海的这名妈妈在上午9点45分接到了一个陌生手机的来电,对方自称是学校教务处的老师,她的孩子sean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晕倒了,目前已经送到医院。在这名妈妈表示立即赶往医院后,这名“老师”又称sean检测出了急性肠胃炎,引起胃穿孔,需要马上动手术。

  而且因为医院有规定,做手术要缴纳押金,让这名妈妈立即汇款,不然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期间还让一名“医生”询问了sean是否对什么药物过敏。“老师”和 “医生”逼真的描述,加上听到自己孩子出现危险后心情格外紧张,这名妈妈即将给“医院”汇款。就在此时,sean的爸爸给学校老师打了个电话,结果发现,sean在学校好端端的上课,并未出现任何问题。

  安全专家陆兆华分析后表示,这起新型的电话诈骗和前段时间在佛山发生的“绑架版”电话诈骗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对受害人心理进行干预,用父母的亲情作为筹码实施诈骗。首先,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受害人家庭的各种信息,例如孩子的姓名、学校、家庭地址等。其次,通过冒充学校老师,对受害人进行欺骗。最后利用受害人救子心切的心理对其实施诈骗。

  保护好个人信息防各类诈骗

  显然,这场诈骗的源头是家长的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诈骗分子可以轻松利用获得精准信息点对点实施诈骗。2014年12月26日,腾讯安全联合全国网警发布国内首份《反信息诈骗白皮书》透露,个人信息泄露已经让撒网式诈骗灭迹,精准诈骗占据了95%,打击精准诈骗首先就是要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严厉打击泄露、贩卖用户个人信息行为,同时呼吁《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

  陆兆华提醒广大家长:

  首先,家长应至少存储3个老师的手机电话,以防紧急关头联系不上学校。

  其次,在接到孩子生病或绑架等电话后,应第一时间和学校进行确认,切勿轻易给陌生人汇款。

  最后,安装腾讯手机管家,利用骚扰拦截功能可以对此类新型诈骗分子所使用的电话号码进行识别和拦截,并且可以对陌生号码进行标记上传,帮助其他家长远离电话诈骗。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