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的家国情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李运昌

19.06.2015  11:23

李运昌

在抗日战争极其艰难的时刻,他深入承德兴隆、唐山遵化一带,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身为司令员,他爱兵如子,和群众亲如一家。他趁着群众和战士们午休时间,挥动铁镐挖泉取水,供军民饮用,“将军泉”至今水流不断,他与麻利嫂和冰儿的血肉情缘更是终其一生,感天动地,他就是原中顾委委员,曾身经百战的抗日老将军、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岁月流逝,但他的故事至今依然在兴隆的青山绿水间久久传扬。

兴隆县烈士陵园讲解员:“现在在你眼前的是抗日将军、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的墓碑。李运昌的遗骨是在2008年11月的时候由他夫人护送下然后一部分安葬在咱们陵园中。

在兴隆县烈士陵园,讲解员说到李运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图书《李运昌回忆录》。

李云长,大忠良,骑红马,挎大枪,打日本,捉豺狼。”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东北部长城沿线,这句民谣曾经广为传唱,民谣里,那位像关云长一样英勇,铁血扼守整个华北和东北咽喉的“冀东军区李云长”,就是李运昌将军!

李运昌1908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木瓜口村。从1937年开始,李运昌历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是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的冀东抗日根据地多次伏击侵华日军,并利用游击战术给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以坚决打击。

2008年,李运昌以101岁高龄在北京逝世,尊他遗嘱,家人将他的部分骨灰葬于兴隆县烈士陵园。兴隆县党史办原副主任佟靖功说,直到今天,当地百姓除了津津乐道李运昌勇敢机智的杀敌故事,还有两件事传为美谈,历久弥新。

李运昌同志。

佟靖功:“1942年的6月,李运昌主持500多指战员在三仙村召开会议,这个村非常的偏僻,60几户人家分散在十多里地。这个地方呢水特别缺。李运昌就住在人参园子坎下,伙房也立在这了,很多的主要干部、部队都在这吃饭。所以呢把一个小水泉水给喝干了。

 虽说这眼泉是军民共用,但眼看着水位下降,即将干涸,李运昌嘴上不说,却牢牢记在心里。一天中午,趁着部队午休时间,他独自一人手拎铁锹来到泉边,甩开膀子往深里挖,几个小时过去,李运昌累得气喘吁吁,清澈的泉水终于汩汩涌出,自那时起这眼泉再也没有断流,也是从那时起,这眼泉就被称作“将军泉”。

2003年8月1日,兴隆县人民政府专门为这眼水泉树碑,碑石正面刻着苍劲有力的“将军泉”三字。

兴隆县烈士陵园讲解员:“在李运昌将军墓碑旁边这个是张翠萍、朱殿坤夫妇的墓。张翠萍,她曾经帮助过李运昌将军突出重围,张翠萍被评为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

张翠屏是谁?朱殿坤又是谁?他们为什么能和将军同葬一处?70多年过去,这段故事依旧感天动地。

1943年1月21日傍晚,大雪纷飞。李运昌正在兴隆县五指山展开对敌斗争,这时鸡毛信传来:敌人已探知李运昌的行踪,7000多日伪军铁壁合围,堵住所有下山路口。近400人的军区首脑机关陷入危机之中。而此时,我党的地下交通员朱殿坤在执行任务中惨遭日本鬼子毒手壮烈牺牲。

生死关头,李运昌准备拼死突围。正在这时,一位农家妇女匆匆赶到,她就是交通员朱殿坤的妻子张翠屏,她言语爽快,办事利落,人称“麻利嫂”。“不能硬拼,从后山转移,我带路”!麻利嫂斩钉截铁。但“麻利嫂”已有8个月的身孕。

大雪封山,滴水成冰,追兵紧逼。张翠屏拖着沉重的身子,机敏地带着将士们翻山跃岭,钻密林、穿山洞,攀崖顶,翻越了鬼门关,大批日伪军被远远地抛在了山那边。累坏身子的“麻利嫂”却倒在了地上。

佟靖功:“下黑河川的时候,大嫂摔在冰上了。战士要扶,大嫂赶紧地说:兄弟们离我远点。战士们都懵了,要打仗战士们都不怕,这个事战士们没经历过呀。李司令员说,大家别慌,赶紧密密地围,给大嫂挡风。说这话不长时间,孩子就问世了。

就在这冰天雪地的黎明时分,在冰川之上,一个男孩呱呱堕地。麻利嫂请将军给孩子起个名字,李运昌热泪长流:“孩子是在冰上出生的……就叫冰儿吧。

在随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李运昌始终惦记着“麻利嫂”张翠屏和她的儿子冰儿。1988年,在查遍了兴隆县十几个“冰儿”、“雪儿”、“雾儿”之后,李运昌终于找到了冰儿,当得知“麻利嫂”张翠屏已在1982年因病去世后,李运昌再次老泪纵横。从那时起,在兴隆和北京之间,亲情之路再未中断,即使在病重弥留之际,李运昌还特意叮嘱子女,牢牢保持这份亲情,永远也不能丢掉。时值今日,冰儿已年逾七旬,但这一点,他记得清清楚楚。

麻利嫂”张翠屏的儿子冰儿:“我的名字是李运昌起的,叫冰儿。他(李运昌)说以后要找。